English

童书:在孩子的牵引下“成长”

2004-08-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现在回过头来看十年前的童书市场,不免使人产生乏善可陈之感。别的不说,就连“童书”这个概念,也尚未在业界普遍使用。

◇9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在完成了从儿童文学的“教育本位”向“文学本位”转变之后,继续向“儿童本位”挺进。

◇如今看来,正是郁秀的《花季・雨季》拉开了迄今为

止方兴未艾的少年写作(或谓“新青春写作”)的序幕。在郁秀之后,韩寒、黄思路、郭敬明等,一个个横空出世,相继比拼在各大城市的畅销书榜上。

◇《哈里・波特》创造了人类出版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小波特登陆中文世界后,同样为中国童书界带来了一个销售和阅读的神话。

◇杨红樱、花衣裳和小布老虎们,为本土原创童书的书写和阅读带来了希望、信心和新的期待。

阅读是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每个人都在这条大河上寻找着自己最喜欢的那些书,作为自己的思想暂时弃舟上岸的埠头。10年,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对于阅读也许并没有特别的意义,然而,有了这10年的时间,也足以让那众多追风媚俗的书随风而逝;而使另一些当初在寂寞中诞生的书,完成了时间和读者对它们的挑选与检验,经受了观念与经验的打磨和淘洗,而在文化的河床中沉淀下来,拥有了自己坚实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光芒。

1994:春潮与潜流

现在回过头来看十年前的童书市场,不免使人产生乏善可陈之感。别的不说,就连“童书”这个概念,也尚未在业界普遍使用。1994年度颁出的第八届中国图书奖获奖图书中,属于儿童读物的只有诸如《知识童话三百篇》、《中国历史名人》等三五种。原创儿童文学的出版与阅读,正处在令人郁闷的低谷状态。《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每期发布的“新华书店畅销书情况一览表”中,只见“社科”、“文学”、“科技”、“青年”以及一栏莫名其妙的“读者急需书”几类,根本就没有儿童读物的地位。这一年,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和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已问世(两年后这两本书已分别获得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但它们的初版印数都只有寥寥数千册,与后来的畅销盛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它们的出现却预示着国内原创童书春潮在望的景象。

与此同时,另一种潜流也在悄悄涌动:诸如《七龙珠》、《机器猫》、《圣斗士星矢》和《变形金刚》等国外(主要是日本)卡通读物,开始在中小学生中流行。这批由电视卡通片“带”出来的卡通读物,正在为中国的小读者进行着卡通阅读的“启蒙教育”。

1995:新的艺术超越・“三大件”・市场意识

进入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正在悄悄地实现着对于20世纪80年代儿童文学的新的艺术超越,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作家在完成了从儿童文学的“教育本位”向“文学本位”转变之后,继续向“儿童本位”挺进。表现在童书内涵和书写形式上,80年代常见的那些热衷于对社会、对事物做出种种价值分析和判断的做法,正在转换成另一种姿态,那就是贴近儿童生活原生态,“感动当下”,关注少年儿童在当下生活潮流中独特的生存和展示方式,并且努力寻找一种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他们喜闻乐见的书写方式。这种艺术上的超越,尤其是儿童文学书写方式上的转换,其实也是儿童文学作家们市场意识的一种强化。这一年,也因为江总书记的大力倡导,把长篇小说、少儿文学、影视文学列为重点扶持的“三大件”,给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1996:《花季・雨季》・《狮子王》・国产卡通

1996年10月,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在海天社问世。严格说来,这不是一本少儿读物,但是儿童文学界却一直把这本贴近了当代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凸现了当下城市中学生个性生活的作品的出版,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事件记录下来。这本书在当年第七届全国书市上成为第一畅销书,半年之内售出15万册,而且在其后的几年里销售势头不减,总数超过100万册。如今看来,正是这本书,拉开了迄今为止方兴未艾的少年写作(或谓“新青春写作”)的序幕。在郁秀之后,韩寒、黄思路、郭敬明等,一个个横空出世,相继比拼在各大城市的畅销书榜上。

在这一年里,引进的外版童书中,上海译文版《迪斯尼儿童文学丛书》里,12本一套的根据迪斯尼同名动画片改编的《狮子王》,使国内的卡通迷们又多了一个狂欢的理由。相比之下,国内少儿出版界曾经试图通过中国动画“5155工程”的启动而推出自己的卡通形象的种种努力,如“神脑聪仔”(广西)、“宝贝疙瘩”(江苏)之类,虽有少许收获,但终究无法与日本、欧美卡通读物对孩子们的吸引力相匹敌。以至于直到今日,国内童书界仍然心存疑虑:国产卡通工程,成功了,还是夭折了?这是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夭折了!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了。

1997:自画青春 名家加盟=欢乐的盛宴

《花季・雨季》在青少年读者中所造成的阅读奇迹,为中学生自写自画带来了信心。这年7月,一套全部由中学生作者创作、由毕淑敏等名作家担任“文学指导”的“自画青春丛书”在北少社出版。肖铁、朱佤佤等10位中学生用各自的个性文字和长篇小说的形式,从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入手,展现了他们这代人“发芽的心情”。这套书的畅销也将使出版界对“中学生写、中学生读”这个题目继续投以极大的热情。与“自画青春”相映成趣的是,一大批成人文学名家以“集团军”的规模大举进入儿童文学领域。明天社推出了包括王安忆、张炜、池莉、毕淑敏、迟子建等领衔创作的“金犀牛丛书”。稍后又有湖北少儿社推出的有方方、赵玫、林白、蒋韵等加盟创作的“鸽子树丛书”,河北少儿社推出的由肖复兴、陆星儿、王小鹰、竹林等加盟创作的“金太阳丛书”等。少年作家和成人作家这两支劲旅的加入,为儿童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一向比较封闭自足的童书市场创造了一场场欢乐的盛宴。

1998:秦文君VS曹文轩

曹文轩的《草房子》1997年岁末由江苏少儿社推出;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和《小丫林晓梅》等小说,在1998年由作家社重新包装,以《秦文君小说系列》的形式推出。曹的作品底色是忧郁的悲悯情怀;秦的作品以轻松的幽默气质见长。前者的美学原则是“追随永恒”,重返古典与浪漫;后者的文学理想是“感动时下”,追求文学本位和儿童本位的完美统一。有趣的是,两位作家的艺术理念和书写风格虽然相去甚远,但是在赢得童心的亲近、创作个性化的胜利,尤其是赢得阅读市场的认同等方面,却是殊途同归的。两人的书都在这一年以及随后几年的市场上创下了不俗的业绩。相比之下,秦比曹笑得更为开心,那种轻松、幽默、明快的轻喜剧风格和充满其间的游戏精神,使她的书具有了更多的娱乐品质和畅销元素。而根据她的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也为她找到了更多的小读者。

1999:三面旗帜,谁在飘扬?

所谓“三面旗帜”是指浙少社推出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14册)、21世纪社策动的“大幻想文学”(15册)和安徽少儿社倡导的“大自然文学”。前两套书同时在1998年秋季开始推出,到1999年,在童书市场上的营销和宣传达到高潮。以“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为标志的“大自然文学”在稍后跟进。三面旗帜猎猎作响,一时间互为瑜亮,成为童书界一道耀目的风景。然而现在看来,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后续力量的,只有幽默这一家。“幽默”的旗帜下集结了包括任溶溶、孙幼军、张之路、杨红樱等老中青三代童书作家,可谓是一次中国具有幽默气质的童书作家的总动员。他们的书都以幽默的品质、游戏的姿态和机智的书写,赢得了小读者的喜爱。有的书迄今已经印刷了10次以上。出版社接着又以作家为单元,另外开创个人幽默作品系列,同样创下了骄人的销售业绩,如“张之路系列”等。同时也培育和吸引了一批具有“幽默感”的铁杆小读者。而“大幻想”和“大自然”虽也付出了百般努力,最终却未免偃旗息鼓的命运。

2000:哈里・波特来了……

这一年10月,人文社独家取得超级畅销书《哈里・波特》的中文版权,先期推出前三集(在稍后的几年里又接着推出“哈4”和“哈5”)。《哈里・波特》创造了人类出版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小波特登陆中文世界后,同样为中国童书界带来了一个销售和阅读的神话。然而,与其说哈利・波特系列是专门写给9―12岁的读者阅读的“儿童读物”,不如说它为全世界的父母亲提供了一个“亲子共读”的机会,给众多的为现实生活所困所累的成年人也提供了一个颠覆现实、超越现实而飞向神怪和魔幻世界的文本。卡通般的画面感和时尚元素,肥皂剧般的连续性与吸引力,神奇有趣的魔法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和游戏精神,相比那些沉重的寓意与繁复的智性而言,更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所需要的。然而一部少儿作品不论多么优秀,也不可能光靠它的文学资产,就能在一天之内倾销500万册(英文本)。这其中必有一些“文学”之外的因素,如大众消费时代的盲目从众心理,英语文化的侵略强势,跨国媒体机制对作为“特殊商品”的图书的超级炒作等等。所以,仅仅把这本书当作一个少儿阅读文本来追究它的所谓阅读价值,未免有点目光狭窄了。有位书评家说得好:该大做文章解构“哈利・波特现象”的,除了文学院的教授和文学批评家,还应该有商学院的教授和经济学家。

2001:这一年我们阅读管家琪

管家琪是1990年代里台湾最畅销的童书作家和青少年文学作家之一,也是台湾金鼎奖、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等著名奖项得主。这年5月,浙少社一举推出管家琪“少男少女系列”(青春小说)、“幽默童话系列”和“名人成功系列”(传记故事)共15册作品,并邀请管家琪来内地在七个城市里做阅读演讲和签售活动。这三个系列半年内销售30万册。这一年因此被各大媒体和童书界称为“管家琪年”。“管家琪阿姨”也成了当年内地小读者们最受欢迎的童书作家。管的作品无论是以什么形式书写,都充满了生动的“故事性”与语言上的亲和力,注重抒写“成长的滋味”,而且决不忽视和隐瞒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困难的部分。没有说教,情感、观念和语言都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灵,同时吸纳了当下生活里一些偶像剧、游戏、时尚和幽默的元素。这一切都是管家琪的书在小读者那里得以畅通无阻的前提。管家琪是登陆祖国大陆而取得成功的唯一的台湾童书作家。

2002:鸡皮疙瘩・冒险小虎队・小蒂皮

或许正是《哈里・波特》的成功,给引进版童书注射了一支兴奋剂,这一年,引进版童书仍然抢尽了内地本土原创童书的风头。接力社从美国引进的《鸡皮疙瘩系列》首批8册,半年之内连印8次;浙少社从德国引进的《冒险小虎队》后17册,加上2001年引进的前13册,总共发行了300万册。“鸡皮疙瘩”以一个个神秘、恐怖的幽灵故事,掀动了中国小读者的好奇心。或许,探究和发现那些潜藏在恐怖故事背后的神秘与未知,从而达到磨砺心理的目的,才是这套恐怖故事真正的阅读价值。“冒险小虎队”则以神秘的探险经历和带有游戏色彩的破案体验吸引着孩子。到下半年,云南教育社从法国引进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又在童书界掀起一股强劲的“小蒂皮”旋风。

2003:妖魔鬼怪的狂欢之年

就像欧洲民间传说中的花衣吹笛人,这一年,国内童书出版者们不约而同,继续吹响各自的魔笛。笛音响处,仿佛全世界的精灵鬼怪都纷纷走出自己的城堡,浩浩荡荡登陆中国,在童书市场上兴风作浪。从精灵、妖怪、魔法师,到地板小人、巫婆、仙女、巨人,甚至吸血鬼、骷髅、幽灵等各种怪物,应有尽有。浙少社的《精灵城堡》、接力社的《魔眼少女佩・吉苏》、中少社的《狄得夫小子》以及此前已经引进的人文社《魔女莉莉》系列、译林社的“纳尼亚王国传奇”系列等,是这场妖魔鬼怪大比拼中的胜出者。中国的小读者正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灵鬼怪包围着。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危险,不免有所忧虑和担心了。

2004:杨红樱・花衣裳・小布老虎

好在总算有人为本土童书作家挣回了一些面子。杨红樱以“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等轻松、好玩的校园喜剧故事“感动当下”,赢得了众多小读者的青睐,从2002年开始,杨红樱的书就一直成为他们寻找和阅读的热点,到今年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几乎是“零距离”和“新写实”般的当下校园故事,轻松快乐和简单的讲述方式,漂亮老师、调皮学生、校园最新流行的话题、素质教育背景下出现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些构成了杨红樱小说的主要元素。当作者试图在作品里完成对诸如“好老师”、“好学生”、“坏学生”、“理想的师生关系”、“尊重童心与个性”、“认识你自己”等等校园问题的价值标准的重估与重新确立的时候,她显然是站在小学生(亦即她的读者)那一边的。她的受到欢迎是极其自然的。三人创作组合“花衣裳”在今年不仅完成了她们的第十套作品,而且渐入佳境,声誉日隆。她们一起使读者获得了一种“悦读”的感受。春风社的“小布老虎”的品牌影响已有数年,但是水到渠成,在今年达到了它的最佳状态。不仅童书品类有所扩展,而且新书首印数字也有显著突破。杨红樱、花衣裳和小布老虎们,为本土原创童书的书写和阅读带来了希望、信心和新的期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