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键词:目击十年出版事件

2004-08-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出版业变革风起云涌的2004年,在出版产业频频见诸报端的2004年,回首中国出版的10年历程,有一些事件或许适宜遗忘,也总有一些事件应该纪念。我们从正在发生的2004年开始吧,这场回忆将带着感慨也承载着感动,我们见证着重大产业事件,也体会着风云变幻的社会事件给出版带来的影响和变迁。

2004年

【出版改制】

虽然2004年还是一个进行时,但是2004年最重要的事件我们已经见证。出版社要改成企业了!中国出版业中最后一个堡垒将敞开大门。出版改制,即使纳入近10年的出版历史的视野,也无疑是最重大的事件,其影响之深远我们无法预见,却值得满怀欣喜之情去期待。

2004年5月中旬,第14届桂林全国书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称:我国568家出版社正面临着全面改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保留人民出版社为事业单位以外,其余出版社将全部转制为企业。除了中央的人民出版社,各省都可以保留一家人民出版社或者其他一家政策性的出版社,加强为公共事业的服务,这些出版社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招商引资,也不能进行股份制改革,是纯粹的服务性事业单位。

图书流通领域,新闻出版总署已提出新华书店在今年年内启动股份制改造;出版社成为股份制公司也不再是梦想,人民邮电出版社和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出版社股份制试点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已经开始动作。【辞书大战】

发生在2004年春天的辞书大战,其最大特色是卷进了大批学者,牵动了众多媒体。《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之间的较量已经超出了图书出版本身,而开始演变成一场“媒体战”和“有一定学术色彩的争论”。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因为使用“规范”二字,宣称是“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而饱受笔伐。2004年的阳春3月,政协委员江蓝生《辞书应慎用“规范”冠名》的提案在两会上提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并在以“规范”冠名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找出了诸多不“规范”之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则迅速作出回应。随后,不少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并就词典编纂中的诸多问题展开学术讨论。各大媒体的文化版成为语言学家和词典编纂学者们就《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论战的阵地。

  2003年

【发行放开】

2003年是图书出版业的“发行年”,放开,放开,再放开,2003年,出版业的发行实现了全面开放,外资来了,民营资本也来了。

9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颁布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开始实施,具备条件的民营发行企业经批准可获得出版物总发行权,这意味着我国的图书发行体制的重大改革。9月19日,第一家拥有报刊总发行权的民营企业文德广运发行集团在北京挂牌成立。

而早在5月1日,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原外经贸部联合签署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此后,凡符合规定条件并获得主管部门审批的外资企业,均可在中国内地从事书报刊零售业务。这造就了2003年年末最大的产业新闻,贝塔斯曼向21世纪锦绣注资,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图书连锁企业宣布诞生。【抗击非典】

2003年春天的非典给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疯狂集中出版。2003年1月,广东旅游出版社的《抗击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是我国第一本非典图书。而第一本真正造成影响力则是4月6日开始出现在北京书店书摊的《非典型肺炎不可怕》,这是一本只有28页的小册子,第一次开机印量就达10万册。此后,跟进出版的有关非典的图书居然达到约150余种之多,出版非典图书的出版社计50余家。

当然,对于出版业,非典还意味着书店冷清、发货困难、大批压货。然而,2003年结束时,各大出版社和书店在年终盘点时居然惊讶地发现,非典对于创收的影响并不像预想的那么糟糕。或许只能证明一点―――2003年的出版业已经是足够强壮,能够安然经历非典这样的突发事件,并迅速复原。

2002年

【网络出版】

2002年,各种形式的网络出版早已不断浮现,E BOOK早已不是新名词,甚至连成熟的网络出版POD(PrintOnDemand,将数字化出版物(电子书、电子报刊等)通过POD设备印制成纸质品)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期待视野,以图书为主的中国电子出版网,以期刊为主的CNKI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是年6月27日,《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以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第17号令公布,并于200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网络出版凭借自身影响力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也意味着网络出版成了有人看管的西瓜田,种田需要获许可,更不可以随便种随便收。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首次对网络出版进行界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2001年

【期刊方阵】

盖个圆圆的小标进方阵,成了2001年所有期刊的共同愿望。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各类期刊进行排定座次的评比。

2001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下发了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工作方案”,在各地评选后,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审核,确定了拟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名单。

2001年1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公告,向社会公布“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名单,并在同期举行的中国期刊展上对这些期刊进行了集中展示,接受读者的监督。

最终,共有1518种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方阵分为四个层次,呈宝塔形。第一层次是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65种;第二层次是获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的“双奖”期刊107种;第三层次是百种重点社科、科技期刊的“双百”期刊192种;第四层次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双效”期刊1154种。社科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双高期刊”前10名是:《半月谈》、《故事会》、《读者》、《知音》、《家庭》、《共产党员》、《时事报告》、《求是》、《农民文摘》、《支部生活》。

2000年

【版权贸易】

2000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10周年,8月30日至9月3日,一个特殊的展览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成就展”。

展览展示了10年来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成果。从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两个国际版权公约以来,全国各家出版社开展的图书版权贸易达到2.5万多项,其中引进约2万项,输出约5000项。参展的为1990年9月至2000年5月间,全国27个省市区的197家出版社有代表性的版权贸易图书4464种。其中引进版权图书2835种,输出版权图书1629种。这些书代表了10年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总体水平。

10年中,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地是引进和输出较多的地区。在参展的出版社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电子工业社、机械工业社、外研社、人民邮电社、译林社等单位是图书版权引进较多的出版社;少年儿童社、上海古籍社、北京大学社、人民体育社、人民卫生社、中国人民大学社、人民文学社等单位在版权输出方面成就突出。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成就展”表达了新闻出版总署对版权贸易的重视、肯定和赞赏,也极大激励了此后版权贸易的增长。【网络文学】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谁都知道了,这是《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名句。2000年,第一本网络小说畅销全国,蔡志恒(痞子蔡)成为创造了网络小说奇迹的家伙。这个最早在网络上用一个一个帖子的形式存在的小说,在如今看来或者简单或者矫情,但却实实在在地开创了一个新的出版领域。从蔡志恒(痞子蔡)开始,网络中的作品开始被大批量的正式出版,而网络文学,也开始进入众多出版人视角,策划编辑们开始盯牢各大论坛。后来,我们可以读到安妮宝贝、读到《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读到《悟空传》,都需要感谢《第一次亲密接触》。

1999年

【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通过自身的实力在1999年获得了足够的认同,经中宣部批准,新闻出版署设立了“国家电子出版物奖”,作为全国电子出版物领域政府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体现了国家对电子出版物发展的指导,是整个出版物精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两年举办一次。

次年1月12日,首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评选工作揭晓,共评出35种获奖作品,其中国家电子出版物奖荣誉奖5种,国家电子出版物奖10种,国家电子出版物奖提名奖20种。获得荣誉奖的包括《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美术全集》、《当代中国》丛书电子版、《辉煌五十年》、《WPS2000专业版》,充分体现了电子出版物发展的丰富性。【科利华】

1999年,出版界被震惊了,一个投入1亿元的图书炒作显现出巨大的魔力,在全国上下刮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风暴。1998年底,科利华软件集团董事长宋朝弟宣布斥资1亿元和上海三联书店合作出版《学习的革命》,在12月12日起的100天内,实现1000万册的销量。这场炒作不但创造了一个出版业的神话,也使科利华变成中国当时最负盛名的企业。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科利华就重组了上市公司阿城钢铁,科利华成功买壳上市。其后两年,科利华业绩一路上升,到了2000年,科利华创造了3.44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也达到了2675万元。

科利华炒作《学习的革命》被评为1999年度十大成功营销案例,对于整个出版界,这样一个典型的商业炒作事实本身带来的震撼很快过去,但营销策划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发挥极其深远的影响。

1998年

【集团化】

1998年5月14日,第一批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7月25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成立。

1998年12月28日,第一批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

1998年12月29日,第一批发行集团―――四川新华书店集团、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

集团化成为出版业改组的方向。此后数年中,全国各地各个报业集团、发行集团、出版集团纷纷浮出水面,遍地开花,几乎各个省都有自己的集团。集团化曾被批评为回到了各地出版局统管一省出版事业的时代,却也给出版业种下了整合资源、打造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希望。

【版权保护】

1998年9月22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成立。这是国家设立的综合性的著作权社会管理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其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是认真贯彻《著作权法》及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维护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者的权益为中心。履行著作权登记、著作权法律服务、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著作权鉴定、配合打击盗版活动等职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可谓饱受诟病,这一中心的建立立意深远,然而其实际作用却仿佛是聊胜于无,或许这依旧有待于出版界乃至全社会著作权意识的加强。

【抗洪】

1998年的“世纪大洪水”给中国人带来了灾难,也在出版界掀起了一轮出版浪潮。画册、纪实文学、资料文献、科学读物纷纷浮出水面,对于出版业,1998年大洪灾所带来的契机差不多是5年后“非典”的一次预演。

1997年

【出版管理条例】

1月2日,国务院发布《出版管理条例》(自2月1日实施),它是新闻出版管理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规范,也成为千呼万唤始终不出的《出版法》面世前出版界最正式的“金科玉律”。当月29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同时颁布。

中国出版终于开始有了成体系的、可依凭的法规和准则,这标志着中国出版迈向法规管理的新阶段。

【邓小平】

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新闻出版署迅速组织邓小平画像和《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一书的出版发行,截止5月,邓小平同志画像发行超过347万张,《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一书发行超过212万册。

1996年

【印刷博物馆】

1996年的儿童节,中国印刷博物馆落成典礼举行,江泽民为博物馆题写馆名。中国印刷博物馆坐落在亚洲最大的印刷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附近,集中陈列和展示印刷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资金问题,中国印刷博物馆于2004年2月24日闭馆。印刷博物馆的诞生是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见证,但专业性太强的印刷行业,很难吸引参观者,中国出版是否真的需要这样一个标志物?

【百佳出版工作者】

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颁奖大会。经评委会无记名设票,从120名候选人中评选出100名获奖者,其中出版社63人,期刊社17人,新华书店13人,印刷厂7人。这是一个极其人性化的颁奖大会,出版工作中的主体―――那些从事出版工作的人们第一次作为一类人群被奖励而进入大众的视野,强调人的作用或者是这个奖项设置对于整个出版业发展的意义所在。

1995年

【中国辞书奖】

7月20日,由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届中国辞书奖评选揭晓,47种辞书获奖。中国辞书奖两年一评,从此成为中国出版领域的一个重要奖项,迄今已颁发过5届。

辞书的特点决定了其含金量,出版社的必争之地,争的不仅是辞书带来的效益,比的还有辞书所能体现的出版水平,一部好辞书编纂需要时间更见证实力。所以,中国辞书奖成为中国出版业一个独特的、能彰显巨大价值的奖,成为极高荣誉的象征。

【5155工程】

孩子们看着电视动画片的时候恐怕想不到,关心下一代的成年人会实施这样一个大型出版工程去制造动画图书。中国儿童动画图书出版工程(简称5155工程)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推出,于1995年12月全面启动,它包括5个儿童动画图书出版基地,15套动画图书,5个动画刊物。如今,儿童动画图书已经成为儿童阅读的主流消费品之一。

1994年

【推广条码】

条码无疑是商品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大标志,1994年1月1日,条码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这意味着出版物正式获得了和其他商品相同的待遇,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在进行物流配送、销售等环节中能够通过机读方式进行计算机管理。

【国家图书奖】

1月30日,由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届“国家图书奖”评选揭晓并颁奖,135种图书获奖。这是中国图书的第二个国家级奖项(1987年,由中国图书评论协会承办的中国图书奖揭晓),却是第一个官方国家级奖项。国家图书奖成为我国图书出版界的最高奖项,至今已举办六届。

【书号】

5月26日,新闻出版署决定对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宏观控制,以实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国际标准书号作为一种图书的国际编号,本身并不产生价值,书号的附加值在于获得图书的合法出版权。按照新闻出版署核定的出版社图书发稿编辑人数发给书号,在物以稀为贵的供求规律的作用下,书号的经济价值就更加凸显出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