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诗界凭谁作楷模

2004-10-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中镇诗社一次聚会中,诸诗人深为诗坛风气而忧,对诗词界一些所谓名家之所为深表遗憾。而谈到黄万里时,则肃然起敬,称赏不已。我心里感到一阵莫名的欣慰。从不为诗词界提及、甚至不被视为诗人的

黄万里先生,在这里得到了应有的肯定与推崇。

黄万里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炎培之子,自幼喜好诗词,多有所作。1991年夏,他将部分诗作编为《治水吟草》,2001年8月收入清华大学水利系同仁为庆贺他90华诞而编印的《黄万里文集》,惜发行不广。笔者前所读即为从朋友处借来的复印件。书海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赵诚编著的《追寻黄万里》,收有《治水吟草》,读者终于可以读到黄万里的诗了。

黄万里一生以治黄为己任,诗词乃余事。青年时代,看到黄河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他毅然放弃了唐山交大之教职,奋志改学水利。1934年初赴美求学,1937年回国后,又在黄河边步行三千公里作实地考察。因其饱学,因其爱国,所以毫不顾及什么“圣人出,黄河清”之想而极力反对修建三门峡工程,又曾批评官僚主义作风,当然难逃右冠之厄,自然也就难展其治水之才。“一从弃掷无人问,独自行歌有鸟知。”但他还是不放弃治黄信念,多次向有关部门和国家领导人陈述己见。可惜他的苦苦陈说和劝告,并无人听取,眼睁睁看着三年困难时期以40座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即800亿斤粮食的代价建了一座完全错误的工程。800亿斤粮食,本可以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大坝建成后,便如黄万里所预言,潼关以上黄河和渭河大淤,倒坍农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搬迁。黄先生因此写了长诗《念黄河》,中有“廷争面折迄无成”、“终应愚言难蓄水”等句。1963年水利部召集各家讨论改造三门峡坝工的计划,仍未能纠正错误认识,黄万里听说后“顿起无穷之虑”,又写了长诗《哀黄河》,中有“可怜血汗付东流,留得空库仰谷底”句,并感叹:“噫吁嘻!异哉奇计!摆脱秦灾复能几?”他不能参与治黄,只能作诗,长歌当哭。

为人民治理好黄河是黄万里最大的心愿,他的爱国之情和赤子之心,尽现于诗中。上世纪70年代前期,年过六旬且因右冠而不能参与治黄的黄万里,有关词中有“违世复何预,不泣阮郎途”、“老来三顾关河杳,九曲黄流绕,秦川渺渺没波涛。万里奔沙、谁与掣蛟鳌”、“忆壮志,鹏飞待举。莫道皑皑头成雪,弄黄流,犹未惊年暮”等句,未感途穷,壮心不已,仍希望为治黄作贡献。可惜“长才自古能伸少”,黄先生终难见用。他曾提出改修三门峡坝的计划,如石沉大海,《改修三门峡坝规划拟罢》对自己“两月伏书寻思苦,卅年载籍见功深”而不见用深感痛惜。“平生积学曾何用?愧对苍生老益悲。”“红颜忽忽垂华发,报国无成百虑煎。”终难免有“忍对黄河哭禹功”、“广陵散绝还堪惜”之浩叹。直至1985年,他又致函国务院总理,提出分流治黄的方案。说此方案若得实施,每年将获益几十亿元。可惜仍未被重视。无奈的黄先生,只好出国讲学了。“欲治黄河赍志早。空负抱,掣鳌有策知音渺。”(《牙落惊老调寄渔家傲》)其慨何深。

黄万里与诗词有不解之缘,留美时学习很紧张,仍不忘在大学宣讲中国诗文之精湛。戴右冠后打扫厕所,还“一面拥帚扫地一面暗吟”。他极爱读古人诗,想他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原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之类句时,一定感慨无限。诸葛亮出师未捷,尚曾数出祁山。辛弃疾不能提师北上,尚能安度晚年。黄万里却不但不能致力于治黄,而且也不能悠然做诗人。他是清华大学最后平反的右派,戴右冠多年,其境况可知。黄先生的妻子和儿子曾于两地同日梦见他遇祸,同日来信,由此可见家人平日对他处境之担忧。黄先生在江西确曾濒临死亡。他曾拟爱妻口气填过一阕《送万里火葬代内作》的《兰陵王》,下片为:“卿去,尚还否?忆黄卷埋首,灯下衣补,匆匆卅载沧桑度。叹繁华尘世,留似朝露,而今零落,对子女,共泣诉。”他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水利学专家,却不能参加全国科技大会。有人问及此,他填了阕《寄万里》的〔满江红〕以自嘲,下片为:“原著作,残篇什。零落尽,慵收拾。把宋人词句,时时温习。生怕客谈科技事,且教儿诵苏辛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虽是诗人幽默,读之却教人鼻酸。他劫后之诗有“访旧深忧半为鬼,思朋惟恐尽经囚”之句,痛切何似。

黄万里诗的动人之处在诗里的赤诚和精神。屈原、杜甫所以为伟大诗人,首先不是因其诗的水平或风格,而因诗中的爱国之情和忧民之心,即诗的内在力量。黄万里的诗,也是如此。黄万里坚持真理绝不退缩,极富诗人气质,诗中多次自称“狂夫”,又不乏柔情与幽默。这样的诗人所作之诗,哪能不令人爱读而感人至深呢。黄万里的诗,与赵诚另一新著《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结合起来读最好,书中详细记录了黄万里的悲剧人生。中镇诗社顾问李锐先生在该书序中称黄万里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马寅初式、陈寅恪式的悲剧人物”,给予高度评价。展读黄万里诗,看着诗人满头白发,便教人想起爱国诗人陆游“一寸丹心空许国,满头白发却缘诗”之句。黄万里所学不能为世所用,未能为国为民弥江河之大灾,赍志而殁,是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深深感谢他的。他咏司马迁的“一触逆鳞千古冤,长留青史万年尊”一联,移于他本人,不亦当乎?黄万里逝世后,有诗人以诗悼之:“卓见从来不敌愚,枉教苦苦为民呼。颂声乱里先生去,诗界凭谁作楷模!”慨叹此后哪里去找黄万里这样的诗人。其实不只诗界,整个中国知识界,都应以黄万里为楷模。

《追寻黄万里》书海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