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学报怎么办

2004-10-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众所周知,“三贴近”原则的要求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那么,针对当前大学学报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也得要有个“三贴近”,一个与大学学报性质相符合的“三贴近”原则。

一是要贴近大学生。这是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大学学报作为一种特殊的传媒,找准自身的受众,选择最具潜力的

市场,是关乎学报本身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明白,今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报都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也许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大学学报都无一例外地“继承”着忽视学生的“传统”。我们无从追究这一“传统”起于何时,但我们必须正视一点:是这种观念,使学报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路的尽头只有死亡在翘首!现在,大学学报要生存,必须贴近莘莘学子。

二是要贴近教学。“教学相长”,这是孔子树起的一个理念。然而,要想让这一理念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园地。在那里,师生争鸣,无关长幼;思想碰撞,和而不同。大学学报正是这样一个园地,它理应挑起这副重担。可是,实际情况却令我们失望。不必说那故作高深,云遮雾瘴的题目,也不必说那艰深晦涩,“创新”句法的内容,单单是那“迂回曲折”的反复论证就足以让大学生“望洋兴叹”了。学报无关教学,学生的文章缺席学报,这应算学报怎样的悲哀?当前,本科生论文质量下降,学报难逃其咎。大学学报为什么会办得让人看不懂,我常常这样猜想:学报的编辑们只把自己都看不懂的文章往上发,以此作高深状。只可惜,无论是编辑,还是作者,他们都不是康德,也永

远不会成为康德。这些人都忘记了一点,论文也是文,文章要鲜活,鲜活才会有生命力。而凡人枉作高深,只能被历史丢进垃圾堆。在这里,我要劝劝他们,去读一读黄仁宇、房龙的文集吧!看看他们怎样写文章,而不是“做”文章。

三是要贴近学术。也许你要说,大学学报本身就是学术刊物,它什么时候不贴近学术了?都“纯而又纯”了,难道贴得还不够紧吗?其实不然。翻一翻当下琳琅满目,“千人一面”的学报,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探奇”,“翻案”,“揭密”,“透视”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笔者不认为这些做不得,但感觉作者有打着“平反”的招牌“追星”的嫌疑。读了这样的文章,也让人觉得作者充其量只具备“学术小气”,而决无“学术大气”可言。笔者以为,“学术大气”,这才是大学学报应该彰显的。今天,有关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的报道不绝于耳,让人感觉现在讲学术有点不合时宜。殊不知,学术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学术反映着一个社会的风气。因此,从根本上讲,学术要有“正气”。有一句话,“学术要耐得住寂寞”,值得每一位做学问者好好把握。

总之,脱离大学生,脱离教学,和学术的“真意”背道而驰,专嗜“奇巧”,学报必亡。笔者坚信,大学学报理应成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引领他们走向思想的王国,一个自由的王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