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幻想让火星更神奇

2004-10-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报刊发行人向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发去一封电报,提出了这样的希望:“请即用500字电复,火星上是否存在生

命?”那位颇有幽默感的天文学家随即按照要求答曰:“无人知道,无人知道,无人知道……”,一直重复了250遍(“无人知道”英文即NobodyKnows,为两个字)。

从古到今,火星这个红色星球一直牵引着人类的视线。可以说,没有一颗行星能够赢得比火星更多的关注,没有一颗行星能够像火星那样激发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并且在人类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帕特里克・摩尔的《火星的故事》以轻松流畅的笔触,重温了人类火星寻梦的漫漫旅程,读来悬念迭出、饶有趣味。

“水道”与“运河”

火星,神奇而又富有魅力。每当夜半它在黄道星座里升上天穹的时候,其表面那淡红色的光辉总是格外地引人注目;而且,它跟地球极为相似:上面既有极冠和稀薄的大气层,又有肆虐的风暴和随季节而变化的图像。所以,揣测它是一个有生灵的世界,并非毫无道理。《火星的故事》开篇即引用超级火星迷、美国天文学家佩西华・洛威尔 1855 1916 在将近100年前的一句话说:“火星的居民是某种奇怪的生物,他们的样子对我们而言,既顺理成章又不可思议。”

洛威尔何出此言?这要从1887年说起。

这年8月,一位极有耐心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乔万尼・斯基帕雷利 1835 1910 ,在用望远镜观察火星时发现,这颗红色星球的表面散布着深色和浅色的斑点。依惯例他把深色的斑点称为“海洋”,把浅色的斑点称为“大陆”。他另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火星表面有一系列非常规则、非常细的暗纹。而如果用暗纹把一些较大的暗区连接起来,就好像是海峡连通着两片大海一样。

斯基帕雷利将那些暗纹称为canali,意思是“水道”――沟通两片大水域的一条细长水域的普通说法。应该指明的一点是:canali在意大利语里有“自然河道(水道)”与“运河”的双重含义,当年斯基帕雷利取的显然是前一个意思。可问题在于,canali这个意大利语词汇被译成英语时却成了canal,而不是更确切的channels。这样,人们就按“运河”来理解了。运河是指人工挖成的可以通航的河,或者说是人工建造的非自然形成的水道,它隐含着人工设计的意思,跟自然形成的流水沟槽差别可不小。

从水道到运河,这一误译迅速打开了幻想之门,引发了人们对火星文明世界的丰富联想。在许多人眼里,地球以外存在智慧生命的证据终于找到了,火星很可能也是生命的栖居地。

于是,火星观测史上交织着种种幻想、臆测和争论,并且经久不息的一个“奇怪的时代”开始了。

运河之辩

斯基帕雷利宣布发现了火星水道的消息,令对火星情有独钟的洛威尔激动不已,他积极地加入到探测火星运河的行列中来。

1894年,火星又将到达“大冲”的位置上。洛威尔自掏腰包,在亚利桑纳州弗拉格斯塔夫附近的小山上,建造了一座装备精良的私人天文台。这一年的8月,洛威尔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火星的文章。在描述了他对火星运河而不是云层的观测之后,他写道:“运河的存在有这样一个理由,那就是在缺少雨水的春季,这样的灌溉系统是其广阔大陆上的生物生存的需要。”

在次年出版的《火星》一书中,洛威尔声称:“火星表面水源的缺乏是显然的,因此如果有智慧生物居住其上,他们就必须借助灌溉系统来维持生存。”他还认为,火星上发现的一系列斑点应该是人工开垦的土地,就像在沙漠中建设的绿洲一样。而火星表面暗区的季节性变化,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兴衰造成的。

洛威尔的“学说”使许多人信以为真,并很快被公众所接受。但是,来自科学界的异议也不少。一些学者认为,洛威尔的“学说”不过是视觉幻像或一厢情愿的想像;他所看到的运河,是在视力分辨极限条件下,对一系列小的地形特征和峡谷产生的错觉。

洛威尔花费了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来观测火星,搜集运河存在的证据。他始终相信自己的仪器,相信自己的眼力,相信自己作出了重大发现。当时(还有后来)的一些科幻作家深受洛威尔“学说”的影响,以火星运河或火星人为题材,写出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幻想小说。这当中最著名且影响最大的科幻作品,要算是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1866 1946)的《星际战争》。这些作品反过来又大大增强了洛威尔“学说”的轰动效果,并促使更多的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天空中的那颗红色行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火星人”的话题急剧升温,变得越来越热。1900年2月7日,巴黎曾发布公告设立古兹曼奖,奖励与地外生命取得联系的第一个人,其奖金数额惊人:高达10万法郎。但是,该奖项有关条款却特意将寻找火星人排除在外――就当时情况而言,人们认定火星上肯定存在着火星人,找到火星人似乎太容易了,那是迟早的事。

古兹曼奖至今仍然只是悬赏,而且,哈,并没有火星人。摩尔在《火星的故事》中引述此事后评论道:幸运的是,人们对这颗红色星球的兴趣并未减少。

不过,探索如果偏离了理性的轨道,难免就会闹出乱子和笑话来。

火星人入侵

1897年,《星际战争》(又译《大战火星人》)开始在一份畅销杂志上连载。这是第一部描写星际战争并涉及地球本身的科学幻想小说,也是最早一篇描述地外智慧生物入侵地球的故事。

自1898年出版单行本后,《星际战争》很快就风靡世界,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火星人”这个名词不胫而走,“地外智慧生物侵略地球”这一意念更是大行其道,孕育了后来的许多外星人题材的科幻作品。1938年万圣节那天晚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这部小说改编成广播剧播出时,竟引起了一场恐慌和骚乱。

话说“二战”期间的1938年9月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德国统帅希特勒,请他停发最后通牒,以谈判代兵戎,但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同一天,水星剧团导演兼演员奥森・威尔斯(1915 1985)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乔治・威尔斯的《星际战争》改编为戏剧呢?可他的这个主意并没有得到“哥广”合作者的支持,他们认为,没有哪个傻瓜会相信火星人来到地球这样的梦话,这必定是一出十分沉闷的戏。

但奥森・威尔斯坚持要上这个广播剧。还有人给他出主意:弄得逼真一些,不妨就学新闻节目那个样子播出去,把罗斯福的口音也捎上!奥森・威尔斯亲自上阵,真的这样做了:10月30日晚上8时许,广播员(演员)以一场大灾难之幸存者的口吻,断断续续地通报并“现场报道”了火星人突然侵略地球,用火焰喷射器和毒气屠杀人类的消息:先生们,女士们,有件严重的事情要宣布。虽然说起来大家也不信,可是根据科学观测和亲眼见证,我们无法不得出结论说,今天晚上在新泽西州农场上降落的那些怪物,就是火星入侵地球的先头部队。

接着,他还以慌慌张张的口吻披露:新泽西州的国民警卫队已全被火星人用火焰喷射器歼灭,该州全境和宾夕法尼亚州东部一律戒严,总统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没想到,不少人听后竟信以为真,吓得胆战心惊。于是,大批当地居民仓惶出逃,警车、救护车响声不断,一切都乱了套。在费城,妇女儿童奔出屋外,哭天喊地;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娱乐场所,吓坏了的人们争先逃命,踩死了不少人;在南部地区,男男女女一群群地跪在地上祈祷上帝来拯救人类;在纽约市,“哥广”和警察局的电话交换台都给打爆了,河滨大道则挤满了涕泣的人群……

这一事件成了广播史乃至新闻史上一个最大的恶作剧。据普林斯顿大学事后调查,整个国家约有170万人相信这个节目是新闻广播,约有120万人产生了严重恐慌,要马上逃难。另外,当时收听广播的大学毕业生中竟有28%、高薪阶层中竟有35%都信以为真。第二天,这个节目成了报上的头版新闻,把希特勒也挤走了。请看如下标题:电台制造战争,惊动全国;电台宣布“火星人进攻地球”;全国大恐慌,有如狂潮突起。

要说构成该节目的各种事实情况,实际上是很难令人相信的,而且节目在开始和结尾都声明说这是一出戏;在演播过程中,“哥广”还曾4次打断演员的话插入声明。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该节目的真实感对听众,尤其是节目开始后才收听的听众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这个闹剧的始作俑者、时年23岁的奥森・威尔斯自然备受谴责。后来,他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公众道了歉。不过,这个爱闹腾的小年轻也算歪打正着,拣了一个大便宜――由此而变得全国闻名(后来他导演并主演了著名影片《公民凯恩》)。还有人夸奖他以“揭示出美国人在敌人进攻面前是如此的脆弱而对美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威廉・曼彻斯特的名著《光荣与梦想》中,对奥森・威尔斯还有这样一段描述:

奥森・威尔斯一跃而为全国名人,水星剧团也不再仰赖哥广的资助,因为已有商人出巨资请它为“坎贝尔”牌肉汤做广告了。最后白宫还请威尔斯去参加宴会。总统把他带到一边,悄悄地说:“你知道,奥森,美国最好的演员就是你我两人!”他那副神气像是一本正经,可是威尔斯不知怎么才好,只能鞠躬致谢。

闹剧亦有续篇。据说,1949年2月,厄瓜多尔一家广播电台将广播剧中的地名换成本国的地名重播了一遍,同样也引起了一场大骚动。事后,愤怒的听众放火烧了广播电台大楼。摩尔在他的另一本书《月球的故事》(中译本即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中也提到:甚至在最近几年,还有一位南美洲的电台播音员,为了赶走缺乏轰动新闻而导致的厌烦情绪,竟然向他的听众散布月球即将撞击地球的警报,以致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恐慌。

最后再说说给我们讲了很多火星故事的摩尔吧。这是一位在恒星与行星领域为大众所熟悉和敬仰的老专家。2003年,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举办个人第5次关于火星的全国巡回演讲――度过了自己的80岁生日。他还是英国BBC电视节目《夜空》的制作人。自1957年4月以来,这个每月一集讲述当月星空的节目已经播出了600多集,但他仍还没有退出这个节目的打算。

摩尔的一生都与天文学科普息息相关,他的资历也让人羡慕不已:他见过第一个完成动力飞行的人奥维尔・莱特,认识第一个飞翔在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还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打过交道。虽说他现在还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已跟将来第一个登陆火星的人打过照面,但他坚信: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一定可以建立火星基地。红色的星球正向我们发出挑战,这是人类不能视而不见的挑战。

(《火星的故事》,[英]帕特里克・摩尔著,宋宇莹、刘茜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36.00元)

洛威尔

奥森・威尔斯正在电台“披露”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消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