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人为古人罗列“罪状”

2004-1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十万个为什么・历史纵横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中《雍正皇帝是怎样登上帝位的》一文,出现了多处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如:“康熙晚年将皇八子废了立,立了废”中,皇八子非太子,不能说“废了立,立了废”,只有太子才能被废,再立。

如果说这只是笔误(即“太”写为“八”),那么,“其

中皇太子贝勒允?公开活动”一句,便是常识上的错误了。有“皇太子”头衔的皇子,一般不在后加“亲王”、“郡王”头衔,而此书却将“皇太子”与“贝勒”并称。

另外,“皇太子”是允?,非允?,如果说这依然是笔误,那未免太巧了吧!

“主要表现在这两位皇子的明争暗斗之中”一文,又是误差,皇长子允?、皇太子允?、皇三子允社这一派又如何不觊觎这“九五之尊”呢?况且,斗争仅在两位皇子间展开吗?不是在他们的背后是一大批官员、皇子的命运。

而更加错误的是,本书竟将皇四子胤?的继位方法定为“篡位”,这个问题在多年前已被解决。清代遗诏是用满、蒙、汉三文写成,汉文可改,满文及蒙文又怎能保证万无一失呢?另外“传位于皇四子”或“传位皇四子”,二者都无法篡改,雍正夺位已不可能,而本书却错误地将这已被推翻的言论放在书上。

之外,小处的错误也不少:被雍正赐免避讳的皇十三子本就称“胤祥”,本书却称“允祥”,“理藩院”却成了“理番院”,如果作者多些历史常识,校对认真些,又何能出这样的错误呢?

从这件事可以明显看出,书中的错误不少,对人们尤其是小孩误导更大,试想:如果每书都灌输一个误区,那么对人们的误导便会越来越大;如果大人们都向孩子们灌输这些错误观点,那么人们的后代也会向下一代传播,代代相传,久而久之,每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会为本来无辜的古人列下多少“罪状”。

我本是一名小学生。我尚能知道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常识,而那些“满腹经纶”的编辑们,尚在这种问题上出错,这不是贻笑大方吗?

在市场上,许多应具有权威性的书却频频出错,这也许就是“出书热”造成的吧!许多出版社和个人为了名声及金钱而不顾一切地出书,导致书漏洞百出,观点不堪一击。

如果说,出版社出版都小心谨慎,认真校对的话,那么这些错误就不可能出现。如果编辑们多查资料,多了解新观点的话,这些书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古人就不会再蒙受这不白之冤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