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拾起一地青春碎片

2004-1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的“青春万岁”已经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或许这不仅仅意味着一种理念或者希望的消退,而且是一种生存姿态与生存方式的

转移。就在这种转移中,我们突然发现当玫瑰色的青春梦想逐渐褪色之后,留下的只是近乎“残酷”的生存记忆,于是,当年轻人开始放弃宏大的理想追求之后,却迎来了青春的残破、琐碎以致堕落。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钱锺书语)

阅读《像杂草一样疯长》,我们感受到的是当下残酷的青春,唤起的却是对往昔追求梦幻的青春的记忆。小说的主角庄小渔一边在大学里沉沦,一边回忆着往昔的情感,一边在堕落里沉醉,一边对纯洁的感情有所渴望,他既在酒杯中沉醉,又在烟雾中迷失,似乎他那从头到脚一身的病症也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病态的青春,病态的生活。于是,当庄小渔的青春在像杂草一样疯长之时,生活的草原上却是一片荒芜。

就在这样的荒芜感中,我们能够轻易地唤起对上一代人的“青春”的历史记忆。与当下的青春相比,曾经的“青春”生活的确是充满“残酷”,而曾经的“青春”姿态却是那样的昂扬:杨沫的“青春”是反抗的,虽然白色恐怖充斥着青春的角角落落,处处是危机,美丽的生命随时可以中止在某一时刻,但是热情的“青春之歌”从来就没有停息;王蒙的“青春”是激情的,时时刻刻的精神亢奋是那一代青春的特征,即便他们的生活中只有萝卜白菜豆腐,身上的衣服也不是黑色就是灰色,但是这些都挡不住“青春万岁”的呐喊。而相对安逸的庄小渔,在没有动荡,没有饥饿,充满色彩,充满希望的状态下,却在一遍又一遍地体验着“残酷”,用无聊来打发布满虱子的青春旗袍,这分明是一种倒置,或许,这种倒置并不仅仅是感受的倒置所能涵盖的。

于是,我们又注意到了庄小渔的实际生存,庄小渔不乏聪明,不乏活力,但是,他看到了鲁村的落后、琐细以致龌龊,同居生活中的锅碗瓢盆也奏不出多么和谐的乐曲,当枪手的经历让他成为不折不扣的骗子,考研的起起伏伏让他彻底忘记了做人的尊严,而师长们的所作所为,也足以让他打消对知识阶层的尊敬,这一路直下的“残酷”,让他完成了一次蜕变,从一个还有激情还有梦幻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充满世故充满狡诈的人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对人生基本原则的挖苦。然而问题是,当我们对人生基本原则产生怀疑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回答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小说也没有给我们答案。在小说最后,庄小渔来到了他向往的上海滩。当他进入这个城市之际,他又像第一次进入高校的时候一样,埋葬了一段记忆,带来了一段经历,他的行囊其实并不轻松。或许来到之后,是又一次的“迷失”,或者又一次的“寻找”。我们可以说,人生对人生观开玩笑本身就是残酷的,但是生活本身并不残酷,残酷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但愿当我们对残酷的感觉习惯以后,别对生活变得麻木不仁,这才是最可怕的。

不知道来到上海滩后的庄小渔会怎样,这让人想起了那个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许文强,其实不论结局如何,那样的一种打拼,正是庄小渔们所需要的。假如你也是一个拥有青春或者曾经拥有青春的人,不妨听着刘德华的《上海滩》,品味一下《像杂草一样疯长》,在“疯长”之后,在一番风雨过后,让我们把苦难收入行囊,一起相会在上海滩。

(《像杂草一样疯长》庄小渔著九州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