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津市义务教育改革推出新举措 科普课程《发现与探索》走进课堂

2004-12-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科学普及已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科学普及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科普已“渗透”到中小学教育中,特别强调向青少年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其对科学的理解。这一趋势非常明显地体现在

当前正在使用或正在编写中的新版科学教材中。而天津市则更加“激进”和“大胆”,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学生们开设了专门的“科普课”,这在全国范围内均属首例。为什么要开设一门“科普课”?增加这样一门课是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新科普教材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这一新举措,学生、老师和专家如何评价?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各方人士。

通过正规课程完成科普任务恐怕很难成为全国各地区普遍的选择,学生课外读物依然是当前最切合实际的选择。于是,很多出版社都推出了为各级学生量身定做的“科普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新科学读本》就是其中比较有新意的一套,该套书标明是“校本试验教材”,有兴趣的学校可自由选用作为学生的课内或课外读物。在此,我们刊登了《新科学读本》的总序。作者在文章中集中阐述了其对科学教育和科普新观念的理解,或许对教育界、科普界人士会有所启发。

自今年九月以来,天津市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相继领到了一套名为《发现与探索》的新课本,这是该市推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首次推出的地方课程科普教材,并在全市实验小学一、二、三年级广泛试用。就当前而言,有关科学普及的课程进入中小学的正规课堂在全国来说还属首例。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天津市此次开发地方课程,是为了加快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尽快构建具有天津市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教材《发现与探索》注重传达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内容上除了数学、物理、化学外,还有小学教材较少涉及的天文、地理、环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等等各个领域。并按照天津市教委的安排,每周开设一课时的学习时间。

国内科普教育的“发现与探索”

“中小学科普教育在天津市起步较早,此前,天津市在科普课程的设置上就有过大胆地尝试,但《发现与探索》才真正算是首次把科普课程纳入正规课堂吧。”天津市教委主任孟庆松感慨地说。

据孟庆松介绍,天津市曾于1999年开设《科技普及》课程作为义务教育一至八年级的科普教育内容,列入地方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前,很多学校没有安排专职老师进行指导,往往是有什么条件,就发展哪方面的教育,不能形成系统的科普教育。二是很多学校没有真正把它纳入课表,学习时间不能完全落实。

为了使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把科普教育落到实处,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地方课程的要求,天津市组织力量对原《科技普及》进行了较大的修订或重编,继续列为地方课程并更名为《发现与探索》,更名后传达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在普及科学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强调发现、强调探索、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他们专门邀请了一大批科学界、教育界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参与到《发现与探索》的策划、编写和修订等工作中来,从选文到制作、再到审订等等各个环节都是经过严格把关的。作为此次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地方课程的试用本,《发现与探索》总共发放到了天津市各个实验小学一到三年级九万多名孩子的手中。

对比国外的同龄学生,“中国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不善于提出问题”,孟庆松表示,“中国的科普教育主要是作为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来开展,强调记忆知识点;而国外的科普教育主要是一种课内的组织,老师在课堂上组织科普活动,把科普教育融入课堂里,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发展”。而此次开设的《发现与探索》课程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弥补目前国内科普教育中的缺陷,“让孩子耳濡目染在科学中,让科普教育成为轻松快乐童年的回忆”。天津市教委预备在2005至2006年内把这门课扩展到义务教育的九个年级。

科普“轻松”读本

“《发现与探索》更多地体现出对于科普知识的一种更宽泛理解的精神,侧重于使学生开阔科学视野、培养科学行为与习惯,使他们对科学具有初步的了解,而并非考试科目。孩子们完全能用一种轻松地心态来学习科学知识,因此不会额外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该教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刘兵道出了新教材的特点。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编委会预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编写一本不同深度的教材。刘兵强调,根据编写组的理解,首先是确定一个大致的难易度范围,必须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使他们能读懂,或许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难度稍稍偏大了点,但这一部分内容是编写组充分考虑到当下有些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增强的前提下增加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应可以适应这些难度的内容。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教材编写给我们出了个很大的难题,由于那个特殊年龄段的小学生受识字量、理解能力的影响,难免会造成难以理解的现象,因此针对这个情况编写组做了特殊处理:请了一位基本没有科学背景的小学语文教师,由她先熟悉选文内容,充分理解后对原选文的文字进行改写,甚至有的地方用拼音注释,最后再由专家、编写组来把关和修改,以便在难度、字数和风格等方面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殊要求。

在谈到该教材如何突出科学文化思想和如何处理科普教材与课外科普书籍的关系时,刘兵说,《发现与探索》在选题思想上是比较明确的,不只是简简单单对原《科学普及》的补充和延伸,而是着重突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和谐关系,突出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科普课程进课堂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形成了对传统正规教育的补充、改变和促进,这一来对于正规教育的补充完善和对科普教育的体制化的都是有好处的。一般情况下,课外科普读物的随意性很大,中小学生仅凭自己的认知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很难把握其重点部分的,而我们编写的这套《发现与探索》,是在精选课外读本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内在逻辑体系结构的正规科普读物。

据悉,该教材每一课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眺望塔”栏目是发现和引导,“知识屋”栏目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故事,“观察站”栏目是在前二者基础上的思考与探索。据《发现与探索》执行主编李烨介绍,作为地方课程的《发现与探索》,在内容上注重传达科学精神与态度,提升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科学行为与习惯。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注重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结合,兼顾了传统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又体现人文关怀,把科学的发展史、科学家探究真理的过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加以传播,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严谨、负责、坚毅、求真、求实、理性、创新、合作等现代社会应具备的品质。

课程效果有待检验

作为教材最直接地使用者,教师和学生有最真实、最贴切的感受。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担任《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的顾?老师向记者介绍说,《发现与探索》非常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编排,低年级段重在对知识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上,简洁生动的文字更具可读性,类似幼儿教材的编排方式使学生可以平稳地度过小幼衔接的阶段。同时,教材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可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目前从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来看,他们都比较爱学这门课,觉得这门课非常有意思,也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有了好教材,学生爱学,老师也有了动力;老师在课堂上既要组织教学,驾御课堂,又要大胆地对学生放手,指导他们看书、动手完成“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做一做”的全过程,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和辅导者的角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大量的科学内容,我们做老师的也要不断充实自己,课下要精心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预备多媒体教学软件、自制教具、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观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的科学素养建设。同样,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已引起教育界、科学界以及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注。正在进行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就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普教育改革的宗旨,学校科普教育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那么,在学校科普教育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刘克文教授表示,“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开发好的科学课程。天津市开发《发现与探索》小学科普课程,是一很好的科学课程实践活动,它将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新世纪的小学科普教育,我国新制定科学课程标准(3 6年级)提出了以下基本理念: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发现与探索》科普课程的知识内容丰富,有很多“动手做”的活动探究内容,重视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重视科学技术与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教育,所以总的来看它反映了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当然,该课程和教材的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更近一步地检验。

对此,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也谈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天津市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出科普课程《发现与探索》在全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举措,这跟整个天津市教育各部门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际意义上都将是突破和创新,现行的素质教育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天津市能把科学这门课程加入到课堂正规教育中是非常不易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而是付出了许多艰辛细致的努力后方才可实施的,其中比如说教材和师资等问题,有关《发现与探索》的主要编写人员,他们的科学观、科学方法,甚至教育观都是非常大胆前瞻、可以说能代表当今科学教育的前沿水平,相信由他们主编的这套教材一定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当然,检验一套教材的科学合理性不是短期内能出结果的,起码得用个一、二代人才能下定论,希望天津市的这一“壮举”能取得成功,真正为教育、为社会做出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