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找回想像力

2004-12-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记得已故作家王小波在回答一位提问者“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的话题时,曾简单地回答了两句:搞科幻片除了有点科学知识外,必须得有想像力。这话虽是针对科幻影片而言,但联系起来看,与整个文学创作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来也怪,在科学时代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本身的科枝水平伴随杨立伟遨游宇宙的飞船

放收自如的今天,中国人本应有的科学思维与瑰丽的想象,似乎依然贫弱得很。研究现代文化理论的杰姆逊教授曾说,21世纪最主要的文学形式应该是科幻类的作品。可见他把想像力抬高到何等位置。可是观诸中国当代文学,有关科学幻想和神奇幻想的文学作品只有很可怜的一些,且无多大影响,今天科幻作家也产生了一些,但在偌大的文坛上,真是寥若晨星。文坛上充满了仿真式的“现实主义”,银幕上充斥着大量民俗片、社会问题片,古装娱乐片,历史片、政教片等等,仍以写实为上。科幻类和童话的想象之作,仍是难得一见。有时也能看到一些中国作家拾人牙慧的奇幻之作,但那种移花接木的拙劣,一眼即可看出。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历来务实,没有科学思维传统,没有想像力的传统,又说中国人总是喜欢背对未来,面对历史,对幻想不感兴趣。这种说法,虽不无道理,但未免以偏盖全。中国人的想像力难道真的已经枯竭,再也难以产生想像力丰富的作品了吗?

日前,友人送来了三本由同一作者,一个9岁的男孩子阳阳写的书《头重脚下轻》、《秦人部落》和《时光魔琴》,封面腰牌的宣传语上赫然写着中国的“哈利・波特”,创造百万版权的神话,说他是中国图书排行榜上年龄最小的作家,起先心中不免一笑,认为现在的书籍炒作真是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把一个9岁少年习作也抬出来吆五喝六起来,大不以为然。然而,当我把这书拿起来读了,顿然觉得还真不能小觑,阳阳所表现的惊人的想像力,语言的表现能力,讲故事的技巧,都闪着出人意表的聪颖和才情。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生可畏也。

这三部书介乎科幻与童话之间,也许应该称为奇幻小说。我并不认为这三本书在文学上已取得多么大的成功,也不太认同非要拉“哈利・波特”来类比和壮声势,但读过以后,的确被作品中那带有童心的奇特想象给吸引了,用作者童稚的眼睛看出去,万物别是一番模样,有太多我们“看不见”或发现不了的东西。看着看着我常常想,我在这个年龄段时肯定是没这么好的想像力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社会和科学的确是大大地进步了,今天和孩子超越我们何止两个时代。这三本东西虽说有很强的科幻色彩,却又无不渗透着很浓浓的童话情调。如此文字和构想,或许只有9岁的孩子才能想象和写出来。因为一个思维成熟的作家是不可能制造出一个“土豆家族”也不可能幻想自己是一个年龄1400岁,住在“红色幻海大陆”上,国家叫“红荫国”的人。而这奇人上天入地参加了战争,碰到了奇遇,进行了警察抓小偷般的追捕与探险。孩子的思维很活跃,也很错杂,或许正是这样才出现了成年人写不出的特殊的光怪陆离,五色杂陈。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这个话题。因为据说,拍过《ET》与《侏罗纪公园》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就很有童心,而且我们也听说,好莱坞的有些影片就是专门拍给有着13岁儿童思维的人看的。当然,虽说是给有着这样童稚思维的人看的,同样也吸引住我和我这样年过半百的人。看完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或会感到轻松愉悦,沉睡的思维仿佛被无序的想象点击得活跃起来。这样,我们就被如此新奇的文字与图画重新拉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童真,让想像力飞腾―――哪怕只是一个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