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首位女桂冠诗人范戴恩去世

2004-12-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美国首位女桂冠诗人、普利策奖得主莫娜・范戴恩(Mona Van Duyn)因患骨癌,12月2日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家中去世,终年83岁。

范戴恩女士一生诗作不多,又不喜长诗,仅出版过八部相对独立的诗集。两年前诺普夫书局出版的《范戴恩诗选》,收入近半数她已发表的诗作

,但也仅有240页厚。

范戴恩的诗作大多关乎爱情和日常生活,以及艺术的非凡力量,诗末往往升华为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关切。《华盛顿邮报》在讣闻中说,“她的诗作基于保持婚姻60年的中西部小镇居民的敏感,并将平民百姓的思想和幽默,与雅致的诗歌形式融于一体。”

她素来离群索居,不爱交际,终生远离纽约的文学圈子,又非高产诗人,因而美国大众多不闻其名。直到1991年,她因只有69页的诗集《临变》(Near Changes)荣获普利策诗歌奖,才声名大噪,而她彼时已到古稀之年。(她去世后,大报刊其讣闻,仍要提醒读者她姓氏的正确读音――“范戴恩”,而非“范杜恩”)。

1991年,她被国会图书馆任命为美国第六任桂冠诗人,也是首位女性桂冠诗人。

她在接受这一任命时曾表示,她不明白获此荣誉的女诗人为何大大少于男性。

1971年,她还因《去看,去悟》(To See,To Take)一书赢得国家图书奖。此书亦被评论家认为是她的最佳诗集。

范戴恩女士于1921年生于爱荷华州的滑铁卢,父亲曾是农民,后来经营加油站。她自小嗜读如命,曾将镇上图书馆的每本小说和诗集都读了个遍。父亲常夺下她手中的书,推她出去玩耍。她后来上了师范学院,又拿到一项写作方面的硕士学位,但其学业均在本州完成。此后的大多数岁月,她都在中西部的大学任教。

1943年,她嫁与同学贾维斯・瑟斯顿(Jarvis A.Thurston),偕老终生。

她自5岁时开始写诗,终生与抑郁症博斗,曾一度被送入精神病院诊疗。

范戴恩写诗,多从家居琐物入笔,《纽约时报》曾称她为“家庭诗人”。但她本人对此并不认可。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使用家中意象,并使其广及全诗,但我所写,非关此物。我不过是将其用作隐喻。”

范戴恩为人熟知的名句,见于其诗作《极简主义者的十四行诗》(Sonnet For Minimalists),结尾两句如下:世事虽无常,亦可更悲凉。(The world’s perverse,but it could be worse.)

此诗用词甚简,每句不过四五词,由伤花而慨叹人生晚景,其情藏于短句,同样精练,毫不过度。后附全诗译文,或可一窥范戴恩的诗风。

美国桂冠诗人由国会图书馆任命,其称号始创于1986年,诗人罗伯特・佩恩・华伦成为首任桂冠诗人。每位桂冠诗人自当年10月就任,任期一年,也可连任,年薪3.5万美元,无固定工作,既可务实,也可务虚。

现任美国桂冠诗人是来自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特德・库塞(Ted Kooser)。

极简主义者的十四行诗

作者:莫娜・范戴恩译者:康慨

一株新生的牡丹,是我最后的圣歌,有只欢跳的松鼠折断了萌芽的花茎。我想,没有了新花,欢乐又在何方?那枯老心灵的兴味怎样装点墓房?

后来一株野草不期而横生,飞鸟今年衔种而落,怒放成狂花一朵。

世事虽无常,亦可更悲凉。

《极简主义者的十四行诗》选自莫娜・范戴恩的诗集《临变》(Knopf,199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