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最好的文学是心灵的诗性

2004-12-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有自己的初恋,它朦胧而又神秘,并常常作为不可泯灭的美的闪光长留心灵深处。然而,它又总是不完美的,甚至在回忆中给人以抱憾。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伊豆舞女》是对青春觉醒的咏叹,刻画的是青年期的感情萌动。20岁的大学预科学生“我”和情窦初开的14岁舞女,在旅游胜

地伊豆途中邂逅,彼此萌发朦胧的倾慕。他们最后的离别,给人一种无限惆怅的意境,这惆怅与其说来自爱情是奉献而非索取,还不如说来自对辗转在生活底层的舞女命运的同情。

平中有醇美,淡中有深情。文中没有提到一个爱字,但字字句句都弥漫着恋心,纯白无瑕,丝毫不见金钱和门第的污染,也不是那种一点即燃的浅薄爱情。通篇找不到一笔纯属生理性的、刺激性的描绘。在山顶旅店老太婆的挑逗下,仅有一次的意荡神摇,也在良心的自责下一闪而过,净化出一片如诗的恬静。“我”与舞女虽不乏真诚、善良,但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凄风苦雨中挣扎的小人儿,对生活的要求极低,只要“我”送把梳子和陪她看场电影,然而,就连这点不奢侈的小小要求,也在养母的干与下未能如愿以偿。

美散在自然之中是无限的,而作家的感受是有限的,因此,体现在小说中的美必须经过作家的感情过滤并以实物来承载。《伊豆舞女》与其说是小说,还不如说是清淡隽永的抒情诗般的小品。整个故事以风光潋滟的伊豆为背景,与故事情节的感伤、哀怨和富于浪漫情调和谐统一,奠定了全篇唯美、浪漫的色调。烟笼翠柳、夕阳芳草都使人们感到转瞬即逝杳然难得的情丝意绪。伊豆被赋予永存的诗的生命,伊豆已不再是静止的地名,而成为主人公萍踪浪迹中极见情味的景观,它浸染着作家诗人气质的主观色彩,赋予山峦、丛林和大海以灵魂和性格。

川端善于在不断流逝的生活中,采撷富于典型的心理状态的外部动作、表情、肖像造型。开头“我”冒着电闪雷鸣的狂飚豪雨匆匆赶路,为追赶舞女而心急如焚,这种急匆匆的带有悬念性的开头,似乎是一种暗示,更像是对这对青年男女的评介。男主人公追赶上跑码头卖艺的一班人马,养母要舞女替“我”送茶时,舞女满脸绯红有些不知所措,颤抖的手把茶撒在榻榻米上;漫漫黑夜中,听到远处传来浸淫着江湖艺人苦涩与酸苦的鼓声,男主人公在短时间内多层次的心理变化,唯恐性格腼腆、毫无社会世故经验的舞女,受不三不四客人的玷污所翻涌出的忐忑不安;同纸商下棋时,因舞女突然来临而心不在焉,竟致无心同纸商继续对弈下去;穿过撒满落叶陡峭林间小径到达山顶,舞女替“我”掸土;……以及其他不及备举的细节,如行云流水,意境宁静幽远,显示出通过一年四季自然意境,追寻逝去的自我梦境与人生田园诗意的日本民族风格,也恰到好处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波澜。伊豆秋色令人心醉,但更其令人心醉的是那未经尘世浸染的美的心灵。情在旅途中发展、丰富,实现完美的篇章。

生活中的初恋令人心醉。一对青年男女的故事,写到后来难免是感伤的。固然人们几乎都过多地钟情和偏爱那种喜剧性的契机和理想化的结局,但事实上,结尾令人遗憾的文学作品,比结尾大团圆的小说更能引起人们的回想。“我”与舞女的萍水相逢,产生了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无可奈何的感情,揭示出一种茫茫人海中相互寻觅却不知所终的爱情状态。为了替漂泊中夭折的婴儿作七期,“我”慷慨解囊以致囊中羞涩,借口学校有事,忍受着感情的巨痛提前离去。

别离的难言心态,剪不断的线,理还乱的情,线有尽时情无终。在冷漠平淡的表面,蕴含着炽烈的激情。一种眷恋,一种淡淡的哀愁,交融渗透她初涉人世,还带有几分懵懂的幼小心灵,而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也点燃了一个少年的青春之火。一阵苍凉的汽笛响起,“我”望着远去的灯火阑珊的码头,头枕书包不禁悲从中来,泪滚腮边。一个孤独的人离去了,渐渐消逝在海天苍茫中,却把心留在了伊豆,舞女承担了压人心口的孤独留了下来。从前晚养母严加管束舞女的情况来看,送“我”上船的可能性很小,及至来到码头,舞女已先期来到,这种写法既出于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她始终默默无言。最好的文学是一种心灵的诗性,一声沉寂的钟声。只是在船已开向远方才挥舞手帕。这种沉默的巧用,蕴含着比直白的对话更丰富得多的内容,愈加增染了离愁别绪,写出了爱情远去的思念之痛,笔触哀婉,令人荡气回肠。

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优美的散文诗笔法,文字清素而情致浓郁,或比兴,或铺排,或烘托映衬,都表现了川端接受日本古典文学陶冶之深,继承了日本传统抒情美。所谓日本传统美,如同郁达夫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中概括的那样,是由“写男女的恋情,写思妇怨男的哀慕,或写家国兴亡,人生的流转,以及世事的无常,风花雪夜的迷人等等,只有清清淡淡、疏疏落落几句,就把乾坤今古的一切情感都包括得纤屑不遗”的和歌,“专以情韵取长,字句更少―――只17个字母―――而余韵余情,却似空中的柳浪,池上的微波,不知所自始也不知其所终,飘飘忽忽,袅袅婷婷”的俳句,“所费不多,而能使满室飘香”的茶道,“以单纯取长,以清淡取胜”的民间舞蹈等构成,具体体现的。日本文化向以娴淑内向、动作小而轻柔的民族性格、温柔且优雅中含有参禅的味道而取胜。尽管小说美学和叙事方式不无狭隘与局限,而情节又成为描绘和抒情的陪衬,却也令人吟味出绮丽精致、质朴沉郁、含蓄委婉等艺术情感。

从《伊豆舞女》的艺术构思和审美意象中,随时可以找到俳句那种瞬间美:男主人公和舞女之间来无影去无踪的短暂邂逅,不知所自始,也不知其所终;男主人公行将离去,从此天各一方,舞女突然出现在码头的前前后后……这些清清淡淡、影影绰绰的寻觅,写入状物中的浓烈主观抒情色彩,颇具和歌的哀怨缠绵和深沉细腻,以及在纯情羞涩和伤残的梦幻之中,发现和体察了永恒变化中个体所不可避免的磨难与消失,洋溢着日本古朴典雅的美学风韵。在有限的文字中,舒展了无限美的瞬间。这篇雅致美文,有旅途中的心情记录,也有对亲情、友情的体悟。是直面人生的心灵独白和灵魂私语。可以看出,作家喜欢用宁静的心态来感受传统与古典的审美意识,撩拨着人们悸颤的心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