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孪生姐妹命运各异

2004-12-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读罢《巴马修道院》(简称《巴》,译林出版社出版,译者罗?)感慨万千,这才是名家名著名译!斯丹达尔真正流传于世的,就是《红与黑》(简称《红》)与这部小说。

其实,无论从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还是从历史的评价来看,《巴》都毫不逊于《红》。巴尔扎克赞誉《巴》“章章闪耀着精美之光”,是“一部只有真

正的杰出的心灵才能欣赏的作品”,“美不胜收”。斯丹达尔研究专家巴尔戴斯在他的《小说家斯丹达尔》中认为,《巴》书标志着作者“超越”了《红》等作品所取得的成就。而作者也坚定地表示,百年之后,现在很红的一些作品将被遗忘,而眼下很落寞的《巴》将会受到公众的欢迎。

目光敏锐的读者,在读完《巴》之后,倘若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会不知不觉联想到《红》的,因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太多了:除了写作技巧相似,人物的感情色彩浓烈而外,它们都以爱情为主线反映当时上层的社会生活;主人公也都是英俊少年、富于才智、对女人有独特的吸引力,又都卷入多个爱情漩涡;更为相似的,是这两本书的主人公面对生活的态度。他俩都在一个充斥着怯懦和虚伪的世界苦苦挣扎,尽量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俩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样凭借自身的价值而无愧于一个蔑视或无视社会评价的女人的爱情?在这个社会如何才能既拥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事实上,他俩都是在以身试法,“以卵击石”,又都以悲壮的结局告终。从更深的层次分析,是作者――斯丹达尔本人通过这两个主人公,用艺术手段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所进行的一次体验,表达他对如何既生活得幸福又不丧失个人尊严这个重大人生课题的思考。

我欣赏《巴》更甚于《红》。《红》中的于连出生贫寒,是通过不择手段向上爬来体现个人价值的;而《巴》中的主人公法布里斯却是出身贵族,自幼养尊处优,为了人的尊严和真正的爱情而放弃了这一切,与社会进行抗争,从而更加体现出伟大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在爱情描写上,公爵夫人对法布里斯的爱,以及法布里斯对监狱长千金的爱也都写得感天动地,读后令人回肠荡气。作者对这几个人物的内心刻画是如此真实感人,把爱情的力量提高到如此崇高伟大的程度,在文学作品里是罕见的。对比之下,于连对德・瑞纳夫人的爱就显得苍白。值得一提的是,《巴》中有一段对话滑铁卢战役的描写很独特,成为日后文学评论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作家并没有全方位地描述这场战役的宏伟场面,而是采用了内聚焦的叙事手法,把战役限制在主人公个人的感觉与视觉的范畴之内,又通过他对战役的直觉反应,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这段描述篇幅不多,却把战役的气氛生动形象地烘托出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暴露无遗了。在写作中,如此经济的艺术手法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斯丹达尔作为作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他问世的作品很少。他一生勤勉,笔耕不?,创作的长篇不可谓不多,真正完成的仅《红》、《巴》,以及他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究竟原因何在呢?作家处于创作颠峰时骤然去世是一个因素;他凭感觉创作,写书惯于一气呵成是另一个因素(《红》从构思到完成不到一年;《巴》的篇幅更大,但实际写作时间仅用了52天);恐怕更重要的因素是,作家对待创作抱着极为认真负责的态度,自己不满意的东西就毅然决然打住,而决不拿到社会上去骗名骗利;所以他成形的作品虽少,却都是精品,照样成为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伟大作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