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次见到聂绀弩先生

2004-12-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从报章上读到《聂绀弩全集》出版的消息,我不由地想到:去年是绀弩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这《全集》怎么现在才出来呢?转而又想,能出来就好,何在乎早一年,晚一年呢。我之所以注意到《聂绀弩全集》的出版,不是没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是,我很早就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绀弩散文》《绀弩杂文选》《

高山仰止》和《散宜生诗》等几种他的书;第二个原因是,绀弩先生在世的时候,我曾经拜访过他,同他见过面。自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先生文章里面那犀利的文字,透彻的说理;是因为贯穿在其作品之中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气势;因为他的传奇的人生及其作品中,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来的智慧与才气。他的文章令人百读不厌;他之遭际却让人感慨唏嘘――也许,这就是我不能忘记聂绀弩先生的原因吧。

大约是在1979年春秋之际,《新文学史料》杂志创刊不久,我跟随牛汉先生,曾先后两次到绀弩先生家中拜访他,并向他组稿。而今回想起来,虽然已记不清楚当时谈话的全部内容了,但是,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很觉亲切。绀弩先生的家,在北京左家庄的新源里,是一幢普通楼房底层的一套两居室的单元房。他独自住南屋,在靠门的一面墙下,摆一张木制单人床。先生就背朝门,面向东,半躺半坐地靠在床上;头戴一顶普通的半旧的蓝布帽子,右手上夹一支燃着的香烟。我们坐定之后,先生与牛汉就热烈地交谈起来。他们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初期的老人,先生曾任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记得一位老同志曾对我说起过:当年某位领导颇招物议。有一天,绀弩先生午睡方醒,被通知去听该领导的报告。先生闻言,忿然作色曰:“去听他的报告?让他听我报告还差不多!”当时听了,对于先生这种敢爱敢恨的性格,很有一点喜欢。后来又听说先生是黄埔二期学员,还参加过国民革命军东征等事迹,内心就更多了一份景仰。

这天我坐在那里,默默注视着绀弩先生神采飞扬地同牛汉谈话。他的身体虽然单薄而瘦削,目光却明亮而犀利;言语神情中间,还时时流露出一种鄙夷不屑来。这又使我想起了先生当年在人文社工作时的那段逸闻。我相信,那是真的。先生与牛汉都曾受到胡风一案的牵连,见面之后,有说不完的话――都是一些关于过去那段历史与人物的生动的讲述。他们所谈的内容,尽皆新文学史料,却未必会形诸笔墨。这对侍于侧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假如我是个有心人,当时不仅是听过去就完了,而能利用一下录音机,或者笔记下他们谈话的内容来,那该多好啊。而今想来,真个是“悔之晚矣”。

第二次去拜访绀弩先生的时候,一进门就看见东墙下的书桌上,正铺着先生刚刚写好的一幅字;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一首律诗

《花城》以《迎春》为题索诗鸟啼山客睡初醒雨雨风风昨夜惊万紫千红犹似梦落花流水偶牵情文章报国谈何易思想忧天老或曾道是迎春春早到春江花月漾春城

数年后,见到香港野草出版社出版的《聂绀弩旧诗集:三草》,将这一首排在最后,而高旅在其《小序》中称:“……或以为《北荒草》咏北大荒生活,《南山草》当在晋西南作。误。自北大荒归后,六一年初寄即为《即事两首》。劫后之作,数首而已。”那么,我抄录的这一首《迎春》诗,应该是在这“劫后”的“数首”之中了。对于诗,无论新旧,我都有些偏爱。此时,不禁在心里把这律诗默咏一遍,见那文词、书法,都格外的好,就坐在桌旁,悄悄把它抄在了随身带着的小本子上。然而,还是没有逃过绀弩先生的眼睛。他侧一侧脸对我说:“你喜欢写诗吗?”我立刻红了脸,嗫嚅地说:“我不会写,只是喜欢……”他便继续说道:搞文学,从诗开始总是好的;以后无论你写什么(体裁的作品),都会与没有写过诗的时候,大不一样。(大意如此)我记住了绀弩先生的话,而且,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逐渐地对他这番教导,有了一些体会。因为,文学创作,在有了正确的立意之后,感情的真挚与充沛就是最重要的了。而诗的写作,就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意志和愿望的;所谓“诗言志”正是此意。此外,诸如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气的贯通、文字的生动形象等等,这多个方面的技艺,也都可以从写诗得到比较严格的训练和提高。绀弩先生的话,说得真对。

我们与绀弩先生交谈过程中,周颖曾几次含笑地从对面屋里走过来,添茶送水。她微胖的身子,比起倚靠在床上的丈夫来,显得健壮了许多。绀弩先生写有《赠周婆二首》《惊闻海燕之变后又赠》等几首给周颖的诗,其中有:“五十年今超蜜月愿君越老越年轻”,“稀古媪翁相慰乐非鳏非寡且偕行”等语。可见,绀弩先生对周颖,感情还是比较深的。然而,当他后来得知了女儿海燕的死因之后,当他得知在右派帽子、反革命帽子之外,周颖又给他加上了第三顶帽子之后,他的“脾气越来越怪,常对周颖发火”,“心情不好,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整天价躺在床上”(章诒和《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断》载《新文学史料》2003年第3期)。可以想见,绀弩先生最后几年的生活,该是多么寂寞而凄惨。

一个饱受牢狱之苦,历尽坎坷的人;一个才高八斗,硬骨铮铮的人;一个总是笑眯眯的看着你,说话时带一点儿调侃的人……在1986年的3月26日,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

绀弩先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多种风格独特的文学作品,他传奇的一生,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索的内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