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6-0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当祖国需要时

在祖国的北疆有这样一所大学,从1920年建校之时的柔弱,到2010年建校90周年时的强壮,它的每一次转变、每一次发展、每一次跨越都与祖国的需要息息相关。只要祖国召唤,它就会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与生俱来的使命与

责任。它,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哈工大走过与新中国相伴的风雨历程,又是怎样的力量成就了哈工大今日的辉煌?当你走进这所具有90年历史的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就会豁然领悟,是镌刻在哈工大人内心深处的对祖国的那份忠诚、是代代哈工大人的坚忍执着,使哈工大在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中不断书写着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为了祖国的需要

哈工大人毅然实现民转军

1958年9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亲临哈工大视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邓小平做出了高瞻远瞩的重要指示:“大厂大校要关心国家命运,高等学校要成为突破科学技术的基石”,“要搞尖端科研”。哈工大人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学科建设由民转军的重大调整,承担起为国家未来命运培养人才的重任。到1962年基本完成了由民到军的转变,一批与航天工程有关的尖端专业得以改建和扩建,奠定了与航天结缘的坚实基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工大创办了24个新专业,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国家工业化建设解了燃眉之急;当时高校理工科教材缺乏,哈工大就组织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翻译了约2000万字的俄文教材;当时工程技术人才缺乏,哈工大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率先实行了五年学制,学生毕业后授予“工程师”称号,这使得哈工大以“工程师的摇篮”享誉全国。

在哈工大最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一优良传统熏陶了几代哈工大人,并传承至今。1954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教授回忆说:“哈工大要求严格。我入学时考进了200多人,毕业时只剩下40多人,不及格的自动退学或降级。”1965届毕业生、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回忆说:“最感谢母校给我们打下了牢固基础。母校的教育就是那句实实在在的话: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在哈工大最为人赞颂的一支队伍就是“八百壮士”。人们不会忘记马祖光,全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爱国的真谛。“爱国是具体的,具体到每一天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在祖国建设最困难的时候,第一代“八百壮士”挺起了精神的脊梁,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第二代、第三代“八百壮士”扛起了科教兴国的重任。以杨振岭为代表的无私奉献捐献造血干细胞群体,累计捐献稀有血近17升的张健,奋不顾身跳入冰窟救人的何晓波、刘峰,将青春与热情奉献在祖国西部的支教队员,十几年如一日照顾退休老教师的班级体――他们是勇于承担责任的社会脊梁,“哈工大人”成为他们共同的、值得骄傲的名字。

为了祖国的需要

哈工大人甘愿坚守和奉献

“哈工大承载的不仅仅是育人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分忧!”校长王树国是这样诠释哈工大的神圣使命的。为了国家的需要,哈工大在文革十年和南迁北返的重创中,坚守着使命与责任,取得了“陀螺漂移测试台”的突破性成果,为后来很多航天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祖国的需要,哈工大历经甲子的蜕变,填补了我国高科技领域一项又一项空白:中国第一台结构式模拟计算机、中国第一台会说话会下棋的计算机、中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版权的IC卡芯片、中国第一个巨型计算机实时三维图像生成系统、第一台华宇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中国第一个会踢足球的双足机器人、国内首创考古机器人、国内首创锻压机器人、世界首创城市原生污水热能采集技术――一项项成果的背后,是哈工大人的坚忍执着和无悔追求。

“国家需求就是我们的第一选择”,“要有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劲头”。18年磨一剑,最终获得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唯一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谭久彬团队这样告诉记者。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这些年轻的研究人员通宵达旦地工作。最紧张时,实验室里有10多套行李卷,大家一住就是43天。

“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的这句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如今这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早在1966年就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自然循环热水锅炉,掀开了我国工业锅炉制造史上新的一页。花甲之年,他在同行质疑的目光中开始了“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创造了每年超4亿元的经济效益。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秦裕琨教授郑重地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手里接过了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荣誉证书。

“我们一定要学成,好回去报效祖国。”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正是凭借这样的信念,实现了自己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梦想。从1985年,我国第一台“华宇一型”弧焊机器人研制成功,20几年来,哈工大研制的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让高科技“走下神坛”。到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码垛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爬壁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微小机器人等数十种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机器人。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始终是哈工大人心头的责任”。任南琪院士带领着他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水质安全保障及废水资源化、能源化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祖国的需要

哈工大人殚精竭虑绘蓝天

有哈工大的地方就会有蓝色,那是历经半个世纪,用青春和热血描绘而成的航天蓝。从全国第一个航天学院诞生到“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哈工大人可以自豪地说:祖国的蓝天上镌刻着哈工大的名字。

为神舟签发“通行证”的KM6。哈工大人仅用3年的时间,以最好的质量和最快的速度圆满完成了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最大型真空容器地面模拟装置KM6。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和多种大型卫星顺利升空前均曾在其中作过多次检测试验,经过它的质量验证和性能考核。

亚洲最大的地面失重训练水槽槽体。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模拟失重训练水槽”承担了航天员教官试训、航天员试训等任务。尤其在“神舟七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及备份乘组的正式模拟失重训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神舟七号”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二期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航天员的“放大的眼睛”――出舱用反光镜体。“神七”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太空漫步的梦想。太空中与鲜艳的五星红旗相互辉映的是航天英雄翟志刚腕上的“出舱用反光镜体”。该类镜体材料为世界首次采用,反光率及镜体的尺寸稳定性超过了美、俄的同类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2004年4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哈工大牵头研制的、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研制的“试验卫星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11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哈工大抓总研制的、主要用于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新技术试验的“试验卫星三号”成功发射。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哈工大的500多名师生参与到“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与发射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故障诊断系统、宇航服智能测试系统、飞船交会对接技术、海上应急浮囊系统、航天员座椅支撑系统的超塑性制备等等――哈工大及其科研团队、科研工作者为此分别荣获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成为唯一同时获得这3个奖项的高校。

如今,近万名优秀学子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着,他们是哈工大的骄傲。

九十年,只是宇宙中短暂的一瞬;而哈工大九十年却在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的前仆后继中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哈工大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实的臂膀孜孜以求、无怨无悔地为祖国奉献智慧和力量。

神舟号飞船正准备进入KM6空间模拟器做实验王若维摄

谭久彬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工作。刘洋摄

航天员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中训练。王若维摄

哈工大学子为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欢呼。冯健摄

哈工大研制的我国第一台会下棋的计算机(资料片)

哈工大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贵才摄

码垛机器人生产线冯健摄

【哈工大】关注

今天我们怎样爱国

李新美 刘培香

嘉宾:王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黄文虎航天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军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黄琳实验学院辅导员

张力为市政环境工程学院04级学生

王树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丢掉什么都可以,但别丢掉志气;忘却什么都可以,但别忘却祖国;抛弃什么都可以,但别抛弃事业。惟有祖国这片土地才是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沃土。

国家落后,怎么办?要追、要赶,要靠大家一起干!青年科技工作者就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毕生的精力,报效养育他的国家,为祖国争气,为国人争光。

黄文虎:国家危急存亡,只有努力学习才可拯救国难,我们大家都是怀着这样一份为国家为民族的赤子之心,度过了颠沛流离的求学生活。早晨,在松林深处朗读英语;晚上,在昏暗桐油灯下看书;经常唱抗日歌曲,演抗日戏剧……一个人要有责任心,对于承担的事情,都要认真去做。在人生的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环境、条件、要求,关键是任何时候,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马军:中国学者到国外学习,他所学的东西正是国内急需的,就应该回祖国施展才华。暂时留在国外寻求发展的人,也应通过各种途径、方式为祖国服务,因为祖国富强了,中国人在国外才有地位。科学没有国界,但技术有国界。为什么不用知识回报祖国呢?

黄琳:引导学生爱国要身体力行。作为学生辅导员应从小处小事上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只要常怀一颗爱国之心,爱国的行为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张力为:爱国体现在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什么是爱国?爱国就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在内心深处有一种为国家做出奉献的愿望。我们平凡人所做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能体现出我们的爱国意识。

【哈工大】记忆

执著哈工大

徐燕意

在熙熙攘攘的哈尔滨市中心,哈工大静静地矗立着。在许多外校人眼中,哈工大是沉默的,是内敛的,哈工大的学子,也一如哈工大,他们往往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傲人的口才,却能默默地坚守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的伟大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除了默默坚守之外,哈工大还散发着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执著,一种坚如磐石的信念。这种执著和信念,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堂激扬澎湃的课堂上,印刻在每一个夜色斑驳的背影中,印刻在每一次实验的失败与尝试中,印刻在每一份辛勤工作之后成功的喜悦中……

大一工科数学课堂上,整齐的板书、朴素的衣着,因为一道题的完美解答、一幅图的完美诠释而笑靥如孩童的张彪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哈工大人对知识的执著。

大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堂上,幽默诙谐的教风、严谨务实的作风、妙趣横生的例子,王勇老师让我知道,数学不只是数学,大学不只是大学,年轻的我们还需要学习很多很多,这是哈工大人对人生的执著。

一校区步行街上,那位显眼却又再寻常不过的老者刘振北老师,花白的头发、代行的轮椅、层层叠叠的考研试卷,几名同学将其围坐其间与之促膝长谈。日日月月的守候,让我看到了哈工大人对梦想的执著。

一年年赶赴山区支教的年轻笑脸,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没有因为挫折而迟疑。在一本本捐赠出的书本上,在一件件运往山区的衣物上,我们看到他们向世人彰显着哈工大人对奉献的执著。

在哈工大,给我感动和信念的人那么多,事那么多,他们因为相信而执著,并且因为执著而美丽着。感受哈工大,我体会到了一种无法动摇的执著;感受哈工大,我体会到了一种勇往无畏的信念。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历史是凝固的音乐。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容颜与风貌,每所大学都拥有自己的精神与气质。从古老厚重的老土木楼,到巍峨宏伟的主楼;从写满故事的校部楼,到小桥流水的科学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老建筑如阅尽沧桑的老人,用深邃的目光向你讲述如烟的历史;哈工大的新景观则如风华正茂的少年,用青春的梦想向你传递如歌的激情……

主楼【哈工大】地标①

当你的目光凝视沧桑而独特的哈工大主楼,顶部那根直刺苍穹的桅杆顶端,似乎徐徐转动的齿轮托着立体感极强的五星,支撑这齿轮五星“桅杆”的灰色水泥建筑顶层,四角也是五星。这水泥浇铸的锦旗举着五星的图案如同精美的浮雕,与镶嵌在顶层下方中央也如浮雕的大五星浑然一体。在众星的烘托中,这颗由齿轮托付的矗立高空的五星,仿佛是哈工大神圣的“图腾”――轮托负五星直刺苍穹象征哈工大始终肩负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在向未知与未来努力拼搏。主楼带给你的,既有视觉上的震撼,更有心灵上的触动,它记忆着哈工大的发展,见证了哈工大第一个“黄金时代”。(文/陈喜辉图/冯健)

土木楼【哈工大】地标②

葱头穹顶、拱形大门、哥特式浮雕、米黄色楼体,几十年来,哈工大人一直把这片被西大直街、公司街、联发街和海城街环抱着的建筑群称作“土木楼”。“土木楼”在公司街一侧的建筑,始建于1906年,是哈工大1920年建校时最早的校址,后又续建联发街和海城街部分,共同形成└┘形建筑。这一建筑的格调属欧洲新艺术运动建筑范畴,1996年被定为一级保护建筑。对于要了解哈工大历史变迁的人来说,“土木楼”是信息最密集的地带,因为这里不但有刚刚开馆的哈工大博物馆和原有的建筑博物馆,而且这里还曾经是哈工大的发祥地,是哈工大历史变迁的枢纽。(文/陈喜辉图/资料片)

校部楼【哈工大】地标③

绕过哈工大主楼一侧姹紫嫣红的“后花园”,走出复华街上那道寂静的校门,有一个别致的庭院紧依哈工大校园而建,里面伫立着一幢鹅黄色的小楼,这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部楼。校部楼建于1929年,为当年意气风发的哈工大中国学生自行设计、监工建成,当时称作“华生宿舍”。校部楼外墙面以简练的柱型浮雕装饰。门前柱廊两边铺着碧绿的草坪,青春时尚的男生女生立于台阶之上,能拍出十分好看的照片。但他们未必知道,几十年前,多少哈工大学子,就从这里出发,用青春烈火去面对腥风血雨,用热血与生命开创了哈工大的爱国主义传统。(文/陈喜辉图/冯健)

科学园【哈工大】地标④

 马家沟河横贯东西,虹桥飞架;两岸树木参天,绿草葱茏,钟灵毓秀――这就是哈工大科学园。复合材料研究所、卫星技术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等多家代表国内外前沿水平的重点学科和研究所相继进驻科学园。科学园为朴素、凝重的哈工大增添了清新、优美的气质。由马祖光塑像及其周围景观形成的“马祖光院士纪念园”,是科学园的灵魂所在。高达3米、重约两吨的马祖光塑像,以写实的塑造手法,充分展示了马祖光院士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的精神风貌和平易近人、谦虚和蔼的大师风范,让马祖光院士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刻在每一位哈工大人的心中。(文/刘培香图/冯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