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宝春:在宝岛撒播“新京剧”

2010-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丽萍 我有话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近日,在第二届海峡论坛开幕式晚会上,来自台湾的京剧名家李宝春和大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一起,将《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演绎得如幻似梦。这一合作,也续写了他们63年前的父辈同台缘。1947年,他们的父亲――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李少春在上海合作演出《四郎探母》,谱写了一

段梨园佳话。

“京剧清朝时传入台湾,在岛内久演不衰,拥有包括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内的诸多戏迷、票友。”担任台北新剧团团长的李宝春兴奋地告诉记者。

李宝春出身京剧世家,祖父李桂春、父亲李少春和母亲侯玉兰都是戏曲名家。他九岁由祖父启蒙,十岁进入北京戏校,子承父业专攻文武老生。1997年,他应辜振甫邀请赴台创立了台北新剧团,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京剧的创造与革新,演出“新京剧”。

李宝春的“新京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排新戏,二是将传统戏新演的“新老戏”。新戏多是改编之作,如据川剧改编的《巴山秀才》、据歌剧改编的《弄臣》、据话剧改编的《原野》等。李宝春强调,他的革新,没有背离京剧的传统,而是充分考虑当今年轻人的审美,赋予京剧现代气息。

所谓“新老戏”是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突破京剧传统身段与唱工,保留表演最精髓的一面,赋予老戏新生命。此种表演受到台湾老中青各年龄层观众的喜爱,如《曹操与陈宫》、《奇冤报》、《义薄云天》等,尤其是原本《奇冤报》里只消穿一身黑蓝、动也不动就把戏唱完的刘世昌,在他的改造之下,一缕冤魂挥舞加长的水袖行过阴阳边界,让场子醒目了起来。

作为台湾唯一一个民间的传统戏曲剧团,台北新剧团在寻找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平衡。李宝春一人身兼编、导、演数职,还在多所大专院校教授表演。“我希望新创作的东西能够有现代意义,既让老观众不失望,也让新观众有兴趣”,让他欣慰的是,因为多年来的这种尝试,如今的台北新剧团,年轻观众已经占据多数。

李宝春演出剧照

近年来,李宝春往返于两岸之间,与京、津、沪诸多京剧名角合作过。他说:“大陆京剧源远流长,大师云集;台湾京剧有很好的运营、创新模式。加强交流,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提升。”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