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百零二岁的生物学家贝时璋

2005-02-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春节将至,我们特意向读者介绍一些高寿老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愿老年朋友生活美满,健康长寿!

―――编者

贝时璋院士出生于1903年10月,是内地唯一健在的、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他是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创建者和名誉所长。

  活到老,干到老

贝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工作依然是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情。贝先生92岁之前,每天去实验室上班。1996年起改在家里工作。贝先生每天工作3小时左右,日常主要是阅读书刊,做笔记、写短文、指导研究组的工作,2003年完成了《细胞重建》第二集主编工作,现在主要撰写备忘录、回忆录。

平静的心与坚定的意志

贝时璋先生的一生,心平气和,与世无争,意志坚定,不畏困难。这些性格是在他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贝先生12岁时,父亲送他进了汉口德国人办的中学。学校备有介绍天文、物理、化学、动物以及人体等的《理科读本》,他很爱读这些书。1918年秋,15岁的贝先生在汉口华景街旧书摊上买到一本菲舍尔著的《蛋白体》,初步懂得了蛋白体对生命的重要,也使他对与生命有关的科目发生了兴趣。因而,1919年贝时璋先生投考了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 。

1921到1929年,贝时璋先生在德国学习、工作了8年。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他积累了研究工作的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作风:学习刻苦、谦虚谨慎。

贝先生1930年8月应聘为浙江大学副教授,担任系主任,筹建生物系。

在浙江大学时,贝先生给毕业生的题词,用得最多的是“学问试看胜于我者,境遇要比不如我者”和“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这也正是他自己的座右铭。

1950年他正式调往上海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1954年中国科学院建立学术秘书处,贝时璋先生被调往北京任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他不想担任学术秘书,认为做研究工作可以最好地发挥他的作用,但这是组织的决定,尽管思想不通,他还是服从了。在筹建学部时,即将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的竺可桢要他担任副主任,他竭力推辞。在研究工作上,他有魄力,不把困难放在眼里,对于领导工作,他自知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害怕自己给党和人民的科学事业带来损失。

为中关村“院士手印墙”题词时,贝先生写下了“求实、求是、求真”,这是他在科学研究道路上追求真理和勇于开拓的写照。

紧衣缩食给保姆3万元养老钱

2004年,在贝先生家工作了几十年的保姆李妈已到古稀之年。8月间,贝先生特意请来李妈的儿子接李妈回安徽老家养老。贝先生深情地对李妈说:“你在我家几十年,就和一家人一样。你对我们帮助很大,我很是感谢。你要回家了,我们应该表示一点心意,给你拿上3万块钱,作你的养老钱。再拿上2000元作为你们母子两个的路费。希望你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科学时报》1.7王谷岩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