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曹文梅 以柔克刚女大使

2005-02-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作为家庭妇女,她67岁时成为美国派往海外的第一位亚裔女性大使;现年79岁的她,担任着中国银行 香港 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职务

美国派出第一位亚裔女大使

1992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小石城举行经济高峰会,全美300多名经济、学术、企业界知名人士聚会一堂。按照惯例,特别邀请了几位普通公民参加会议。66岁的美籍华人杨曹文梅作为加州一个社区的市民出席了会议。

经济高峰会的圆桌讨论会上,杨曹文梅提出,美国应当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态势,因为中国将对亚洲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那时候,全世界还没有人在这样大的场合说这样的话,她说 “是邓小平主席的南巡讲话给我带来这样的信息。”

让杨曹文梅没料到的是,会议上的讲话成为她后半生的转折点。不久,克林顿总统的顾问班子找到她,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总统任命你一个位置,你想做什么?“我想在联邦政府的金融部门做事,因为我是金融专业硕士。”让她吃惊的是,总统想任命一位美国驻亚洲开发银行大使。“我,一个66岁的女人,要去设在马尼拉的亚行总部工作?我给妈妈打电话征求意见,86岁的母亲毫不犹豫地说:哪个国家给外国移民做这样重要事情的机会?为什么不做?”

1993年7月,克林顿总统从亚洲巡访回国后,宣布任命杨曹文梅为美国驻亚行大使兼执行董事。同年9月,美国参议院通过该项任命。“让一位女性、特别是亚裔女性代表美国出任驻外大使,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于建行几十年的亚行也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1945年,杨曹文梅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一年后,这个刚满20岁的姑娘,只身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194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去了十几家金融机构面试,他们有些很干脆地对我说:你是女的,我们不能要。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想起妈妈的话:面对困难,首先是要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机会似乎总是降临在那些有执著毅力的人身上。杨曹文梅说 “有一天我遇见了哥大教金融的教授,说大通银行请他筹备建立一个经济研究所,正缺少专业员工,我就这样得到了自己第一份工作。我很珍惜这份工作。由于当时从事金融的女性很少,我们几个少数金融界的女性就经常聚会,相互帮助鼓励,共同交流和学习。”

落实了带给亚行的11个政策

1993年,67岁的杨曹文梅上任亚行大使。“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亚行带去了11项政策。第11项关于私营部门发展战略政策直到1999年11月才通过。这个政策就是让亚洲国家自己管理资产,运用自己的资金力量发展经济。亚行里有一句笑话说,11个政策不通过,杨大使不退休。”杨曹文梅笑着说。

最让杨曹文梅津津乐道的是3亿美元的上海苏州河的项目。“美国政府方面最初不支持这个项目,他们的理由是,亚行贷款是用来帮助人民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环保项目有的可以做,有的则不行。我的看法是,上海有1400万居民,不好的环境会对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年过古稀的杨曹文梅开始在亚洲与华盛顿之间游说。她找到不同的议员,对他们讲述苏州河项目的重要性。尽管她不指望所有的人一定会赞同她的意见,但她坚信,在做决策时,这些人的反对票也许会少一些。

杨曹文梅最后一次去华盛顿时,她坚定地对国务院财政部的人说:“你们一定要支持这个项目,因为我就出生在苏州河畔,我个人在感情上就赞同这个项目。中国政府在苏州河上游也已经进行了清理整治环境的工作,因此这个项目的成功机会比较大。”她成功了,1998年苏州河项目得到批准实施。

如今,79岁的杨曹文梅还担任亚洲公司管治协会主席,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美国对外关系协会顾问等职。杨曹文梅说:我这人很直爽,有话就直说,到了我这个年龄是做不了花瓶的。所以大家请我,就是相信我有能力做贡献。

杨曹文梅的老伴去年逝世,两个儿子不在身边。“儿子经常打电话,像我当年管他们一样管着我。”

《经济日报》2.1陈颐文摄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