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考流水线――“县一中模式”

2005-02-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有人说,在“县一中”上学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只要进了这里就像进入了一条从高考到大学的流水线。

城市家长追捧“县一中模式”

小张家在北京,去年中考的成绩不理想,父母把他送到了离北京比较近的一所县级重点中学。一些城市学校由于搞素质教育而影响了升学率,这

些在城市边缘、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县级重点中学“热度”一下子升高了许多。

由于学生家长的不断“追捧”,这些县级重点中学更是在应试教育上做足了文章,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县一中模式”,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乡里的学校纷纷研究、效仿,“县一中”逐渐成了“应试教育”、“高考能校”的代名词。

“这种现象在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大城市周边出现了。”江苏省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

近乎残酷的封闭训练

“只要不是学习差得离谱的学生,经过我们这种训练都能考上大学。”离北京不远的河北省一所“县一中”的校长自豪地说。这些“县一中”确实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试训练方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封闭式管理。记者在河北省一所“县一中”看到,学校的大门平时都是关得死死的,任何人出入都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学校高高的围墙上拉着电网。

这些学校有的是3个星期放一次假,有的是一个月放一次假,每次放假时间多为一天半到两天半,没有寒署假。学生一天的课程通常从早上7时到晚上11时左右。

一位校长说:“跟大城市的学校相比,我们惟一的优势就是时间。”

老师是最劳累的训练者

一位在“县一中”当班主任的李老师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6时50分到学校,晚上回到家已经是11时以后,他每天在校时间超过16个小时。

为了保证学生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老师们把“能用的招都用上了”。很多“县一中”的老师都是集体备课,一起讨论高考的解题思路,在众多“资料”中,摸索高考题型的特点,同时研究出一套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佳的解题思路的办法。

一位老师说,在“县一中”上学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幸福的,他们只要进了这里就像进入了一条流水线,不用考虑太多,学校和老师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只要学习就行了。这两年“本科率”也不管用了,要看“重点率”了。随着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评比指标的水涨船高,再加上来自家长的压力,学校只能一门心思抓高考。

考大学是生活惟一的亮点

“‘县一中’的训练确实很残酷,但是家长仍然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来,说明它有存在的合理性。”江苏省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说。河北省一位“县一中”的校长说,对于县、乡镇的孩子来说“高考就是一锤子买卖,是农村家庭中惟一的一个亮点。这一锤子锤好了,从此一家人过上人上人的生活。”晚上11时熄灯后,仍有不少学生打着手电、点着蜡烛看书。(《中国青年报》2.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