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韩国教练带来了什么

2005-03-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足球、篮球、网球、射箭、手球、跆拳道、摔跤……国内体坛诸多项目里都活跃着韩国教练的身影。这些教练究竟给国人带来了什么?

  教练权威不容挑战

中国女曲主教练金昶伯1999年初接帅印时,曾与队员有过一段对话 金昶伯问:“火车的发动机是什么做的?”回答五花八门 “铁”,“

钢”,“合金”。金昶伯通通摇头:“是木头”。队员们哄堂大笑,金昶伯却沉着脸再问。看到他威严的表情,女孩子们不敢再笑了,“是木头。”

这个现代版的指鹿为马的故事表明了一个事实:在韩国,教练对队员拥有说一不二、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

在中国运动队里,中国球员可以当着本队教练的面随意聊天、笑闹,甚至可以拍教练的肩膀。这在韩国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是在开往赛地的路上,中韩两队的场景会完全不同:车厢内的中国队非常吵,而韩国队无人敢大声说笑。

在中国运动队,一个老资格的队员呆久了,往往跟教练成为朋友、哥们,可以叫主教练的外号。而在韩国,教练与球员一是一,二是二,界限非常分明,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

初来乍到的韩国教练在与中国队员的“过招”中,无一例外地保持了强硬的态度,即使最温和的教练也绝不退让一步。对他们来说,当教练的尊严受到挑战时,无论对方资历多老,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你走,要么我走,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出众的人格魅力

足球教练李章洙曾这样表述过他是如何当主教练的:“对球员们的严格要求是主教练角色赋予我的权力。但球队也是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我抛开主教练这个面具与球员相诚相对,那时我们是以真心换真心。在生活中,我只是扮演真实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韩国教练几乎都有着出众的人格魅力:雅典奥运会上,与德国队的半决赛是广东球员周婉峰的第100场国际比赛,金昶伯在赛前送给她100支玫瑰;女子手球队的主教练郑亨钧,自己花钱为训练全勤的队员买回整整一三轮车的洗漱用品……

也许有人会把这些归之为手腕,但是长年累月地这样做下来还能够称之为手腕吗?恐怕再多心的人也无法怀疑这些日常小事中蕴藏着的真诚和爱心。

塑造特殊人

崔殷泽曾这样阐述他的执教理念:“足球是种典型的集体运动,虽然球员的好球技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全体球员的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和深厚的同志之爱。基于此,我加强了对全队球员做人的教育,使他们懂得足球与其说是一种单纯的体育,不如说是具备超越一般人的刚直和细腻、爱和自我牺牲的特殊人的净化运动的道理。”

很多韩国教练用韩国的方式教队员如何做人。做人的第一课说来令人汗颜,竟然是礼貌,而且是最基本的礼仪。金昶伯的规矩从站队开始,不能歪七扭八,也不准把球杆拄在地上,因为这既代表对教练的尊重,也代表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尊重。卢镇秀要求队员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做事能考虑到别人;训练结束后,教练员和球员互道“辛苦了”;在大小队员的关系上,小队员在场上对大队员保持尊敬,绝对服从大队员的指挥,有问题场下再商量,但在比赛用人上,则没有大小之分,注重训练的表现。

为了培养队员们的“气”,北京女排的韩国教练辛满根,一来就让队员喊起来,那不是一般的喊叫,而是声嘶力竭、发自肺腑的喊。一开始队员不会,他就带头喊,嗓子都喊哑了。他还要求队员在训练课的3小时内要始终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连拣球也不能溜号。郑亨钧在周末带队员到北京八大处公园,让队员们全部一排一排,手拉着手当着游人的面唱国歌、喊口号,以此培养运动员的爱国精神和拼搏精神,继而增强队员在比赛场上的杀气。韩国教练本身都有很高的敬业精神。金昶伯带队期间,通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新体育》2005年第3期 古今/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