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贫如洗的亿万富翁邢诒前

2005-03-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79年11月,23岁的邢诒前赴香港投奔父亲,第二天,就成了香港建筑工地的搬运工。此后一年,他不停地变换着各种粗重的工作。6年后,邢诒前靠着出卖升值房产掘得了“第一桶金”。

他回到海南,开了一家服装厂,然后是第二家、第三家。到1993年,邢诒前已拥有2亿元左右的资产。1993年,衣锦还乡的邢诒前发现

,阔别十几年的乡亲依然贫困。于是,邢诒前给村里修了水塔,给乡政府捐了汽车,运来几大卡车的布料、衣服,分送给各家各户。邢诒前还不止一次地站在荒草丛中,无奈地望着家乡原本波光粼粼的“白鹭湖”已经成了毫无灵气的一潭死水。更远处,浓荫蔽日的森林正在日渐萎缩,天空中,划过天际的鸟群早已不知去向。

1995年,当地报纸的一则广告让邢诒前深感震撼。整版广告上,一个孩子问母亲:“妈妈,鸟是怎么飞的?”邢诒前本来就有的环保意识被激活了,他认识到 开发一个融自然保护区、高级旅游度假区、园林商住区等为一体的万亩乡村公园,才是自己要干的大事业。1997年,海南文昌市政府批准邢诒前创办的“名人山庄鸟类自然保护区”为市级保护区,面积3.26万亩,覆盖22个自然村的1500多户人家。

刚刚竖立起来的保护区警示牌,很快布满了弹洞刀痕。有人说:“村子里的树,是我祖宗留下来的。砍不了树,就砍人的头。”邢诒前采取的法子是:出钱,“解决乡亲们的燃眉之急”,使古树免于电锯之灾。他还建立了一支“绿化队伍”,专门负责从保护区以外的区域,把濒临砍伐的树木移栽到白鹭湖边。单是“买树”的花费,10年来共计约400多万元。保护区的日常运作,10年来共投入200多万元。邢诒前还通过持续地慈善,持续地有求必应,反复宣讲来维持保护区内居民的“自觉性”,这样的钱究竟花出去多少则无法计算。

1994年初,海南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邢诒前的2亿元资产急剧缩水。在资产大幅缩水的时刻,正是他大量移栽树木、精心培育“名人山庄”和为建立保护区奔走的关键时刻,邢诒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资产问题。

从1996年开始,邢诒前不得不出售资产了。先卖大卡车,接着卖小汽车,然后是海边别墅……2002年底,邢诒前用完了所有的存款和现金,目前的生活来源,一是保护区内3万多株荔枝树的收入,一是朋友接济。前者除去保护区的开支就所剩无几,后者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香港还有他的妻子和3个孩子,而妻子已经在餐馆洗了4年盘子了。

今年年初,邢诒前在保护区入口处竖立了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这里只有自然和健康”。邢诒前真的是没有钱了,除了“自然和健康”,他一无所有。

其实从纸面上计算,邢诒前仍然是个亿万富翁,“名人山庄”的每一棵树,都是邢诒前买来的,不少树很值钱。但他不砍树换钱。“我不能这么做,”邢诒前说:“要是砍了第一棵,就会砍第二棵、第三棵,如果连我都砍树换钱了,我又怎么给乡亲们讲保护古树的道理呢?”

《东西南北》2005年第3期王小飞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