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2005-04-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依靠认真努力的教学工作,获得了学生和同行的广泛好评,却因从未发过一篇“像样的学术论文”而长期“屈就”讲师一职,直至近日病逝。在痛悼晏老师的不幸的同时,我们是否该冷静下来反思一番?

反思之一,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大学需要既能讲好课的传授者,又能够在科研上

不断前进的探索者。对于能够集各种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当然应该无任欢迎,但是,将这种复合性要求贯彻到每一个教师身上,就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了。张三的讲座可能经常座无虚席,李四可能不擅言辞,但著作等身,这些现实中并不少见的“另类”被排除在某种声称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之外,这种状况,难道应该是不变的真理?

反思之二,如何给我们的大学定性:研究型的?教学型的?产业开发型的?培训型的?近年来,高调开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给各自的学校定了性――只要是稍有名气,够得上“重点”的,几乎无一例外的是“研究型大学”。在这样的定性基础上,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努力成为科研与教学甚至管理上的多面手,虽是合乎逻辑的,但是,是否又合乎了常识呢?其实,大学的定位或其属性,应该是复合性的,因此,对各种人才的延揽和包容,既要专才,也要杂家;既鼓励翩然美文,也能容“述而不作”,这不仅体现了大学精神,而且与大学的功能和任务相符。

反思之三,人事职称制度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评价体系在考察目标时,如何决定素质与数量之间的权重?现行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延续甚至强化了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老路,这已造成很多弊端,一大批质量不高的文字垃圾堆积成山。(《羊城晚报》4.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