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山陵莫忘吕彦直

2005-04-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和越秀山巅的中山纪念碑都与一个流星般炫目而短暂的名字――吕彦直,紧密相连。

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山东东平人,幼年随其姐侨居巴黎,后进北京五城学堂,曾受教于翻译名家林纾。1911年,吕彦直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1913年毕业,以庚款公费派赴美国留学,入康奈尔

大学,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毕业前后,他曾作为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与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燕园)校舍的规划和设计。回国后,他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彦记建筑事务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葬事筹备处随即向海内外公开悬奖征求陵墓设计图案。当时年仅31岁、名不见经传的吕彦直,在报名应征后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参照紫金山地形,用两个多月绘制出设计图案,被评判顾问评为首奖,轰动一时。

不久,吕彦直受聘担任中山陵建筑师,监理陵墓工程。1926年工程启动后,他时常奔波于沪宁之间,终因辛劳过度,病倒在上海寓所。但他仍坚持技术环节必须由他亲自裁决,连选用的建筑材料,还要选送样品,经试验并超过当时的美国标准,他才签字准用,否则定要返工。

中山陵尚在施工中,1927年,由吕彦直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又在28份中外建筑师应征设计方案中夺魁。然而,到1929年,就在自己呕心沥血的中山陵工程即将竣工之时,这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却在上海不幸逝世,年仅35岁,终生未婚。

当时的南京和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一批中西合璧形式的建筑,形成中国近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建筑大家梁思成评价中山陵:“虽西式成分较重,然实为近代国人设计以古代式样应用于新建筑之嚆矢,适足于象征我民族复兴之始也。”1930年,中山陵管理委员会曾为吕彦直立纪念碑,石碑上半部为吕彦直半身像,由孙中山大理石卧像的作者、捷克著名雕刻家高祺制作,下半部为于任右手书碑文。此碑原安放于中山陵祭堂西南角的休息室内,抗战中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而今,巍巍中山陵昭示,这位建筑师的名字,不应像他的纪念碑般缥缈。

(《中国青年报》4.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