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墉:我是儿女的“两面派”爸爸

2005-04-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说起儿子,刘墉一脸骄傲  女儿是刘墉的“金”

刘墉,祖籍北京。这个经历了“9岁丧父、13岁家被大火烧成

废墟、17岁因肺病吐血休学”等一系列磨难的男人,在30年的写作生涯里,不仅是位畅销作家,还是位受欢迎的电视人、出版商、画家。被美国丹维尔美术馆和纽约圣诺望大学聘为驻馆、驻校艺术家,在世界各地举办过30多次个人画展。生活中,他有个智慧与美貌并存的老婆以及一双出色的儿女,儿子已获哈佛博士学位,女儿则以优异成绩荣获总统布什奖。

刘墉的著作中相当一部分是写给自己儿女的,寄托着他这50岁老爸的深深企盼。

2005年春节前,刺骨的寒风中刘墉携新书来到了北京,记者将所有的火力集中到他对一双儿女的成功教育上。

儿子眼中的“法西斯”

刘墉的儿子刘轩整整比女儿刘倚帆大17岁,刘墉有了对儿女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刘墉对儿子承袭了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在儿子眼中,他是个“强权父亲”。儿子上中学的时候,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那个“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每天路上要花3个小时。

正值叛逆期的儿子一度和父亲关系紧张。一次和父母吵得很厉害,他把父亲送他的玉坠砸在玻璃板上,手被划破了,血流了出来。感愧交集的刘墉扑向他,不停地说:“爸爸爱你……”后来,刘轩在上哈佛大学时报了心理系,他开玩笑地对刘墉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上心理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病。”

儿子眼中的“高压政策”在刘墉看来全是为了“爱”。“当你小的时候,我跟你打球从不让你,因为我希望你比我更强壮;当你上高中的时候,我要你去在曼哈顿的史岱文森就读因为我希望你独立;当你进哈佛的时候,我要你自己选择科系,因为我希望你决定自己的未来;当你拿到硕士时,我任你休学一年跑去阿拉斯加,因为我希望你自由。

当刘墉得知,儿子很反感他一天到晚打听自己的去向时便想:可不是吗?儿子马上大学毕业了,我在他这个年岁时都结婚了。从那时起,刘墉就再也不查儿子的行踪。

后来有一次,刘轩从纽约回到了台湾,去了南台湾。除了到学校演讲,还到德兰启智中心做义工。在一次演讲时刘轩提到了德兰那群智障的孩子。当他讲到“离开德兰的那天,孩子向我挥手告别”时,他居然在台上泣不成声。那个曾跟父亲一毛、两毛计较零花钱的刘轩,竟把在台湾赚到的7万元钱,都捐给了台南德兰和高雄的观音庙。家人觉得刘轩一下子成熟了,他更有礼貌、更会关心家人了。父亲节那天,他送刘墉一个颈部按摩器。

刘轩说,他已经不再活在父亲的影子里,他开始找到了自我!

如今刘轩已经从哈佛毕业,又出版了4本书。

女儿眼中的“二十四孝老爸”

快40岁的时候,刘墉又多了个宝贝女儿。他由对儿子的“管”变为对女儿的“宠”。

在他为女儿撰写的《靠自己去成功》和《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中,刘墉希望“她做个淑女,让男生服务。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也希望她能做个女强人。因为时代愈来愈进步,孔武有力的男生不见得吃香,娇小的女孩子照样可以统治世界,所以我也以教儿子的方式教她。打球,我不总是让她,我想让她尝尝输的滋味。”

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疼爱的同时,父母也要教会孩子去表现爱。在女儿5岁的时候,一次她抓到一个小瓢虫放到玻璃瓶里,用力摇着觉得那样很好玩。到了晚上时,刘墉便对女儿说:“虫虫这么晚了还没回家,是不是很想妈妈啊?它的妈妈是不是也很担心它呢?”女儿一听,就把小瓢虫给放了。

2004年末东南亚沿海国家遭遇了大海啸,刘墉自己将新书的版税捐出来给受灾的人们。让他惊讶的是,全家最先捐款的竟是女儿,女儿在街头的捐款箱里放进了自己攒的100美元。而此时正赶上女儿16岁的“成人礼”,在美国这是受到特别重视的,家人要为孩子开大party,请很多的客人。可女儿却说不举办任何仪式,而是去参加为受灾人们捐款的义演。这让刘墉一下子发现,自己疼爱的“妹妹”已经长大了。

(《婚姻与家庭》2005年第4期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