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振宁“归根”第一年

2005-04-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成为世界上两位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他们成为祖国人民的骄傲。40多年

后,2003年12月,一直胸怀报国之志的杨振宁从美国归来,定居清华园,并把他居住的小院取名”归根居”,更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敬仰和爱戴。

可以说,杨振宁回到祖国后的第一年――2004年,也是他再次“感动中国”的一年。作为一位82岁的老人,他“居”在清华园,却并不止足于清华园。

大力倡导民族精神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双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2004年11月12日下午在山东大学科学会堂,当杨振宁唱起当年父亲教给他的这首歌时,台下千余名大学生掌声如潮。

杨振宁告诉年轻学子,“假如100年以后要讨论20世纪里最重要、对人类历史有最重要影响的事是什么?我认为,第一,是人类利用科技大大增强了生产力。第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杨振宁说,中国的小孩子和美国的小孩子相比,也许缺少了创造力、过于听话,但勤奋、有耐性,“能忍耐才能有韧性”。正是依靠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中国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创造“两弹一星”的辉煌,能在20年间创造出今日的经济大发展。

杨振宁乐观地认为,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中国会变成世界上一大强国。尽管中国面临三农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诸多问题,“但今天的大问题并不比过去100年间中华民族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大问题严重。”

民族精神也许早已深深镌刻在了杨振宁的骨子里。有同学问杨振宁,在人生中最感动的事情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是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参加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观礼活动,亲眼看着大英帝国降旗撤兵,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升起,我的内心真是百感交集。”

9月13日上午,杨振宁面对130多位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始了他为清华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的教学生涯。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设立了“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不断迎来人生喜事

第一件喜事无疑就是11月2日获颁中国“绿卡”了。杨振宁说:“想不到中国的永久居留证做得这么精致,证件上我的照片非常清晰,我很满意。我拿着新的永久居留证给其他外籍教授看,他们要嫉妒我的,肯定也会申请在华定居。”

第二件喜事是他“圆梦”四川。10月14日杨振宁入川旅游。“我在读中学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叫《亚洲腹地旅游记》,书中记述的就是西部,特别是四川的风土人情,当时心里特别向往。这次也是圆青少年的西部探险梦吧。要去九寨沟、甘孜等很多地方。”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兴致勃勃地为杨先生当起了“导游”。

第三件喜事就是他12月24日与翁帆女士喜结连理。(《神州学人》2005年第3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