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说《理发师》(梗概)

2005-04-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因陈逸飞的突然逝世,由他执导的电影《理发师》成为海内外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热点。本报精选了原著的精彩内容献给读者,同时也献给离去的陈逸飞导演。

和顺理发店里的吻

和顺理发店在和顺县城家喻户晓,它的声名来自两个人:店老板宋丰年和理发师陆平。宋丰年在和顺县城

的店铺就有十家,理发店只是其中之一。宋丰年的理发店生意好,全靠陆平撑门面。

宋家二小姐宋颖仪这段日子几乎天天来。这天的光顾非同寻常,宋颖仪把“营业暂停”的牌子挂到理发店门口。

“我要嫁人了,你知道吗?”宋颖仪坐在转椅上看着镜子里的陆平说。“我要做师长的二姨太了,你就没话跟我说吗?”接下来是沉默。

宋颖仪要陆平把她的头发给剪了。宋颖仪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留短发吗?陆平说不知道。宋颖仪说我就想试试我的胆量。我想我敢把头发剪了,就一定敢把我喜欢你的话说出口。

宋颖仪猛地扑向陆平,把他抱住。“我喜欢你,可我就要嫁人了。你是理发师,你为什么不是师长?”陆平不吭声,他需要用吻来回答。他们吻得比洗发剪发的时间还要长。

国民革命军第34军71师师长叶江川的婚礼盛况空前,主要是因为请来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阎长官看见宋颖仪开始魂不守舍。

宋颖仪舍身救父亲和情人

和顺县城的陷落很快,或者说一个头没理完,日本人就来了。自从陆平给日本军官和士兵理过发,光顾和顺理发店的客人越来越少,可以说门庭冷落。

一天,宋颖仪来到了理发店。“你来你爸知道不?”“我还没回家呢,也不打算回去。”陆平站在宋颖仪身后,把她抱住。和顺理发店这天晚上就像是来了一大群老鼠,疯狂地闹着,仿佛要把房梁震塌下来才算完。

清除汉奸的运动如火如荼。宋丰年和陆平被关在和顺监狱里。行刑队的人举着长枪对着他们。一队人马飞奔而来,把阎锡山的手谕交给行刑队队长。宋丰年抱着女儿老泪纵横。陆平和叶江川是第一次相见。陆平称叶江川师长,但师长却称陆平表哥,陆平从宋颖仪丢过来的眼色认可了这个身份,并得到了善于见风使舵的宋丰年的进一步证实。父亲的认定使宋颖仪找到了和陆平亲近的理由。

少校参谋陆平每天的工作是把师长要看的文件送给师长和把师长看过的文件收回。1948年底,陆平的肩章已由一星变成了三星,由少校参谋变成了上校团长。陆平与会棉结婚了,他们的婚礼在叶江川的主持下进行。

洞房花烛夜,陆平喝醉了。但嘴里却唠叨个不停“我窝囊透了,因为她让我娶你,让你来替了她……做我的老婆。”“她是谁呀?”会棉问,陆平被这一问惊醒,“没有谁,我胡说八道。”

在陆平升上校不久,师长叶江川擢升34军军长――这一切的幕后,得追溯到1945年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和情人,宋颖仪在阎锡山那里所做的奉献或者牺牲。阎长官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就是宋颖仪和他睡一觉。“来吧。”宋颖仪看上去比阎长官还想上床。

此时阎锡山已就职南京中央。34军奉令调动进驻上海。与解放军的决战已接近尾声,南京失守,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往广州。从长江防线溃散的队伍涌向上海,被34军收编。陆平四年之中连升六级,从理发师成为一名将军,职位是34军71师师长,但他将军的生涯刚开始也就结束了。

叶江川带着一小队残兵逃离上海,南下福州。这几乎是34军的全部所在。宋颖仪、会棉看见叶江川,异口同声:“陆平呢?”叶江川摇摇头,“联络不上,我就先过来了。”宋颖仪拒绝上船,“我等他,坐下一班船走。”

寻觅情人之路曲曲折折

为了寻找陆平,宋颖仪的足迹遍及华南、华东、华中和华西。一开始她拦住每一个南下的伤兵和逃兵,但所有的人都对她摇头。她相信国民党是完了,但她不相信陆平会死,只要他活着,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她都要把他找到。坚定的信念支持着她,在遭遇风暴时,在把钱用光时,甚至在被收容的时候,她都没有动摇找陆平的决心。后来,她靠收购废旧报纸谋生,这是她有可能获得陆平消息的另一条途径,所有收购的报纸她一定要通读完毕,常常是通宵达旦。

终于有一天她从一张旧报纸上看到了陆平的名宇。那是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出版的战报,上面登载着俘获国民党34军71师少将师长陆平的消息。而宋颖仪看到这张报纸的时间是1954年7月。五年没有哭过一次的宋颖仪放声大哭。她把报纸贴在胸前,像护身符似的。但这张报纸仍然不能使她找到和见到陆平,但是她知道应该在哪里等他,在爱情开始的地方一定可以等到相爱的人,这又是她的一个信念。

监狱长对理发师的技艺赞不绝口,“理发也是要有天才的。”理发师被承认对犯人是一种促进和鼓舞。平时都剃光头以示洗心革面的犯人留起了头发,等着理发师为他们定型,这种改头换面的方式更让他们希望走向新生。

1959年9月30日,上海提篮桥监狱大礼堂座无虚席。监狱长宣布特赦的人员名单――吕人凡(原国民党军上将)、宋群安(原国民党军中将)、陆平……陆平意外听到自己的名字。他的身子一抖,并幸福地晕眩过去,以下的名字,他再也没有心情去听了。

和顺理发店换了招牌,更名为“工农理发店”,远远看去,那招牌像一把梳子,在梳理着初秋的阳光。

阳光中,两个久别的人在互相走近。那地面上的身影移动在他们的前面,比相知的情人更早地重逢。 (《扬子晚报》4.1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