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根廷净化儿童语言

2005-06-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最近,一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小学中展开的大讨论,使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问题:孩子们中间也存在歧视,而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儿童间流行的各种歧视性“绰号”上。

10岁的玛丽埃拉是巴拉圭移民,在首都鲁加诺区的圣玛利亚小学读5年级。“我刚转到这所学校时,他们叫我‘Paragua’(意为

‘雨伞’,是巴拉圭人Paraguayo的谐音)。”与玛丽埃拉同班的玻利维亚人纳乌埃尔也被同学起了个外号,叫做“Bolita”(意为“小球”,是玻利维亚人Boliviano的谐音)。另一个明显带有地域色彩的歧视语是“谷地人”。由于山谷(Villa)地区经济落后、治安混乱,在那里说“谷地人”,就像是说“乡下人”,没有人愿意承认他们是“谷地人”。除地域和肤色,体貌也成为歧视的对象,于是就有了“大耳朵”、“肥牛”甚至“营养不良者”这样骂人的话。

通过了解许多孩子的亲身经历,学校管理者意识到,校园里的歧视现象对学生的学业、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乃至人格建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其中学生们使用的许多歧视性口头禅,来自教师和家长。当受歧视学生把同样的歧视转嫁到其他人身上时,便会形成恶性循环。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净化”他们的日常用语,学会尊重他人。 《新民晚报》5.28李晶晶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