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透视三个贫困家庭

2005-07-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记者近期在北京采访时了解到,由于近年来再就业工作的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在低保人员中比例缩小,而由于家庭变故和其他原因造成贫困的申请人员在增加。记者走访了三个贫困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我要健康地活下去”

家住北大蔚秀

园的蔡老太太今年74岁,头发几近全白。蔡老太太的丈夫曾被派往前苏联学习心理学,1960年回国后被分到北京大学心理系任教。而蔡老太太则由老家随迁到北京,在万泉河小学当了一名教员。她有两个女儿,41岁的大女儿李英,17岁上大学期间因学业和感情方面的缘故,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1988年,蔡老太太的丈夫因患糖尿病去世。不久,蔡老太太也退休了,只能以退休金维持家里的生活。而大女儿李英病情复发时,每次住院也得几千甚至上万。二女儿还在读书。她通过丈夫生前好朋友的推荐,到北大附小当了一名兼职的小学教员,一个月的收入是180元。

北大一位教授的妻子患病,瘫痪在床,蔡老太太又接下了照顾她的活儿,每晚工资4元钱。蔡老太太还帮人抄写文稿,100字3毛钱。

2000年,北京市施行了低保政策后,蔡老太太申请到了低保。

没钱的生活使老人在平时用钱时精打细算,梨只有到了一块钱三斤时才会去买。到春天,老人还会到野外去挖些野菜回来吃。

“我只有健康地活下去,孩子才会得到照顾。”老人说,“我一旦走了,女儿不会自己生活。家里的煤气、电对于女儿都是危险品。我甚至想过,让女儿跟我一起走了算了。”

全家都领低保

经过北大燕园办事处负责民政事务的于女士推荐,记者采访了赵女士。

记者跟着赵女士来到她家。一套公公婆婆留下来的两居室房子里,一些老式的衣箱和衣柜还是公婆生前留下来的。

1997年,赵女士丈夫因单位效益不好而下岗。随后,一个朋友借了一大笔钱不还,赵女士的丈夫深受打击,患上了精神病。而在这之前,赵女士一直是农村户口,没有工作。

这两年,她通过燕园街道办事处,找了一份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的活,每月挣190元。由于这个工作不稳定,燕园街道办事处给她折合月收入150元。按照北京相关低保的法规,患有精神病的丈夫一个月领取290元的低保金,14岁的儿子正在上初中,领取359元的低保金。

“如果有事打电话,体谅我们难处的亲戚一般都会打过来。”说到儿子,赵女士更是满脸幸福:“儿子很听话,学校平时组织到外面玩,别的孩子花个几十、上百很正常,而给儿子10块钱他也不要。”“丈夫也有好几年没去医院看病了,他这种病上医院太贵了。”

拆迁后越来越穷

记者在东华门找到了张女士的家:10来平方米临街的一间小屋,门上挂着一张用面袋补起来的门帘。屋里放着大小两张床,床上铺着简单的铺盖。已经斑驳的墙壁上,用毛笔写着诗和大大小小的“冤”字。

2003年2月,张女士原来的家被强行拆迁后,她们一家三口就过着流离的生活。后来,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给他们整理出了现在的住所。

由于张女士和丈夫谢先生都是单位内退,两人的退休金合起来只有一千来块。“现在我们的生活基本上靠丈夫蹬三轮车。平时买菜,一般会买些土豆、大白菜这种便宜的菜,全家人生病都不会去医院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中国经济时报》6.2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