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度撞击”撞击中国科学家

2005-07-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撞击之一:给科学家更多科学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周旭说,美国科学家对于科学探索丰富的想象,源于全社会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美国科学家从事某个研究项目,需要对民众负责,对纳税人负责。”周旭把这种确定项目的方式称为“自下而上”。这种方式,让每个科学家都必

须重视科学普及工作,长期坚持,在民众中形成了一种乐于想象、乐于探索的科学氛围。在美国,科学家可以花相对长的时间,可能5年到10年时间做一个大项目,这种大项目一旦成功,就可能是顶尖的。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科研项目的申请,需要对申请部门负责,只有审批部门同意了,才能得到项目资金支持。周旭把这种方式称为“自上而下”的方式。他说,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做法。

撞击之二:拉近科学探索和民众的距离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说,近年来,对于大的科研项目,美国提出了“更快、更好、更省”的思路,此次完成“深度撞击”计划仅花了3亿多美元。

庞之浩说,美国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路,降低风险,同时,拉近科学研究和民众间的联系。“深度撞击”过程中,美国科学家大力宣传撞击试验是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民众生命安全等。“民众能够了解到,科学家在干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所以从情感和资金上,都会给予支持,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说,美国的很多重大科学试验都要进行电视直播,既展示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又增强了民众对科技的热爱和信心。“在我国,民众往往不知道科学家在干什么,科普的经费非常有限,冲淡了社会民众对科学研究的热情,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

撞击之三:各科研系统间的紧密结合值得借鉴 周旭说,美国进行的每一项科学研究,都不会孤立进行,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比如“深度撞击”,除了纯粹的空间技术研究价值外,还具有国防意义,以及对美国科技实力的展示。从国防意义上来讲,“深度撞击”再次验证了美国精确的导航系统,不仅仅能准确打击地球目标,还能打击太空目标,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太空战积累了经验。潘厚任说,“深度撞击”非常好地将空间技术和空间科学探索结合起来。美国进一步发展了全球定位技术、导航技术和控制技术等。 (《中国青年报》7.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