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枯竭型作家的现实选择

2005-07-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人们常把生活积累丰富、文化积淀厚实的作家称为一座富矿,似乎那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只要善于开采,总有优秀作品滚滚而来。但以为靠着一点天赋,几许才华,就可以不断状写生活,克隆记忆,炮制作品,实在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富矿可以毁于短时间的疯狂开采,一个阅历有限、文化积累可怜的

作家,当然更经不起一年几部长篇小说的折腾。竭泽而渔式的所谓创作,不仅不能给人带来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愉悦,反而让人看到吭哧憋肚的尴尬和费劲巴力的艰辛。体力透支让人面黄肌瘦、骨质疏松;智力透支让人言语乏味、面目可憎。

面对日渐枯竭的资源,有的作家心地坦荡、做人放达,知道“作家”二字既是名词,更是动词,能作出文章便是作家,作不出文章便不是作家。作家也会有面对电脑无话说的时候。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在枯竭面前保持一份应有的淡定和从容,或者转向其他领域从头做起,或者平静地放下手中的笔,说一句“我写不动了”、“我没什么可写的了”,谁会嘲笑这样的作家!

是的,能够超越自我,东山再起,自然令人敬佩;能够正视自我,承认枯竭,从此放下手中的笔,不为名利所惑,既是一种诚实,更是一种勇敢;最无益者,莫过于明知枯竭,却要虚张声势,借以自我打气兼欺骗别人,到头来,只能自取其辱、自毁家门。 (《今晚报》7.1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