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去“高家庄”感受地道战

2005-07-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65年12月摄制的《地道战》,至今已有18亿人次观看,八一厂正向吉尼斯委员会申报“影片观众人次世界纪录”。这部片子,是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拍摄的。记者日前重访了冉庄。

是高家庄还是冉庄

冉庄在保定市西南约30公里的地方,出租车司机说 “冉庄,就是影片

《地道战》里的高家庄。”

影片中的“赵庄”、“马家河子”、“黑风口”,又在什么地方呢?一个叫李乱伏的老汉告诉我,“赵庄”是现在的李庄,“马家河子”是现在的马庄,而“黑风口”这个地名,倒是一直就有的――“黑风口是小名,也是旧称,大名叫张登。”

保留着当年的标语

去冉庄的路,1/3是小道,交通不太发达。十字街的两棵古槐树,仍是冉庄的中心。影片中那口用于报警的铁钟还悬在老树上。冉庄共有5棵老槐树,不过,在拍完《地道战》后没几年,似乎感觉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它们相继枝枯叶落,只留下了不倒的身躯,化作文物,供后人参观。

冉庄的所有巷子,都没有巷名,门牌号统一以“文保字”开头。77岁的高银环老太告诉我们,冉庄是属于国家的,居民不能对房屋的外立面进行任何改动。如果室内装修要破墙,也要经过上级部门的同意。每年,有关部门都对一些破损的房屋进行修葺。

村里的墙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许多标语。不过,由于后人又加上去一些标语,使得现在的组合,变得滑稽起来。比如,在“打倒日本鬼子”的下面,写着“禁止倾倒垃圾”。

许多村民在电影中扮过角色

冉庄的每户人家,差不多都有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典故。比如李乱伏的老丈人当年在去沈阳的火车上,夺下一把刺刀,一口气杀了3个日本鬼子,后来跳车逃跑了。李乱伏拿起一把已经生锈的刺刀说:“就是这把刀。看上去一点不起眼,但这是非卖品。”85岁的张景芝,是《地道战》中女民兵队长的原型。她当了47年的冉庄妇联会主任,1995年退休。她受到过胡锦涛总书记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绝大多数村民,都在《地道战》中充当过群众演员。

一分为四为旅游

现在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分为4个部分:鬼子炮楼、地道战纪念馆、冉庄张森林第一洞(冉庄地道的发祥地)与地道战巷战景区。

承包地道战巷战景区管理的王彦红说:正如从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原先的冉庄地道都是相通的。但是,四通八达的地道,在接待游客时,却带来了管理上的不便。“以前的地道,是1.20米高,60至70厘米宽。后来因为搞旅游,加高到1.50米高,90厘米宽。但游人在地道里交会时,还是需要侧过身,碰到身材胖一点,便会出现堵塞。而且地道里面的岔路很多,没有导游带基本不行。”

据说,有一段时间,还发生过小小的意外,比如前面的游客停住想看一下地道里枯死的水井,结果被后面不知情的游客顶了下去。“一分为四”就是为了分流游客而设计的。

红色旅游生意火

张月红的摄影摊,就摆在老槐树前。今年24岁的她,与丈夫一起经营这个铺位已经3年了。“在老街区里,摄影摊一共有4家。我们是生意最好的一家。”张月红指了指脖子上的数码相机说,“当时只干了半年,我们就咬咬牙换了数码相机,还要购进电脑、激光打印机。正因为领先了一步,生意要比别人好得多。”

李国兴与李秀花经营冉庄唯一网吧已近4年,从开始的15台电脑到目前的23台电脑。冉庄的孩子们,玩的是三国志、罗马影子,还有CS。可惜,没有人开发地道战的电脑游戏。

我们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在这里的电影院,看到电影《地道战》。冉庄唯一的电影院早已破旧不堪,很久没有放过电影了。 (《新民晚报》7.1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