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石鲁遗作”惊曝画坛

2005-07-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国“梵高”作品行情看涨

石鲁原名冯玉珩,因崇拜石涛和鲁迅,遂改名石鲁。他1919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15岁开始学画,20岁到陕北参加抗日宣传活动,解放后留在西安,担任美术界领导工作。他和一批志同道合者创立了“长安画派”,被尊为旗手。石鲁“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1982年63岁时

因患癌症去世。

石鲁的作品个性强烈,风格鲜明,备受海内外有关人士青睐,被西方一些收藏家称之为中国的“梵高”。近年,其画作《华岳之雄》《峨嵋积雪》等在海外拍卖会上均高价成交。

石鲁的作品畅销后,赝品便紧随其后。据画家石坚说,现在香港出现的“石鲁遗作”90%是假的,内地市场上的真作也很少。

炮制千幅“石鲁遗作”

2001年11月,河南一家媒体刊发消息《石鲁一批遗作惊现河南》。经河南商丘警方侦查,犯罪嫌疑人供认不讳,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大骗局。

犯罪嫌疑人郭圣生、郭伦信、郭圣海等看中了“石鲁遗作”可以赚大钱的“商机”,编造了一个弥天大谎 “文革”期间,郭伦信在西安为生产队卖白腊杆时,偶遇落难的石鲁。石鲁嗜酒如命,郭伦信就将家乡酿制的张弓酒送给他喝,石鲁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然后挥毫作画,画一张自觉不满意,揉揉扔掉,再画一张仍觉不美,再揉揉扔掉。郭伦信从地上捡了不少石鲁的醉中画。石鲁对郭伦信在非常时期的关心很是感激,将自己的多幅作品慷慨馈赠给郭伦信。这样,郭伦信所保存的“石鲁遗作”多达上千幅。

骗局设定后,郭圣生等人找到了西安画界的邹占兔,请他临摹,并付给一定报酬。见利忘义的邹占兔对石鲁的作品大肆剽窃、复制。接着,他们又策划勾结郑州长城铝业公司退休干部刘东旭,让他向媒体透露“石鲁遗作”惊现河南的消息。

大师题跋假画成“真”

2002年3月中旬,在刘东旭等人的策划下,“石鲁遗作展”、“石鲁遗作研讨会”同时在北京举行,数十位文艺界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本来,这批赝品从用笔、构图、着墨、印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是拙劣的模仿品,但大师们为这批“遗作”逐幅题跋,赞叹不已。

北京“石鲁遗作研讨会”后,造假者一个个喜出望外,大肆鼓吹自己所藏的赝品是“金不换”,有恃无恐地高价推销假画。伪造的“石鲁遗作”很快充斥书画市场。郭家父子及同伙从卖假画中暴富。

惩治“李鬼”

河南商丘警方和许多艺术家坦言,此案有三点启示:

一是书画界制假售假之风日盛,打假刻不容缓。

二是文化市场必须依法进行整顿。目前,艺术品拍卖公司超过百家。不管什么人,什么来路,只要拿来钱,不用哪个部门批准或同意,就能把一批名家拉到一块,搞什么研讨、鉴定。

三是名家大师治学要严谨,自尊自爱,不要为做假者推波助澜。名家大师是国宝,但有的名家行为很随意,一请就到,谁请都去,在会上的讲话也不认真,比较随便;有的名家只是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权威,并不是全才,万般皆精,对所题跋的作品研究不深;有的名家摆权威架子,以势压人,容不得不同意见。他们的学生、晚辈、同仁不敢说破。个别人被蝇头小利迷了心窍,只要有钱,叫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把假画鉴定为真品。 (《北京日报》7.2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