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学子冷待国学

2005-08-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国学”在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子们对于国学却充满无知和排斥。

“国学热”在现实中遭遇了国学“无用论”。

学习国学太奢侈了

近日,记者走访多所高校发现,不少大学生对于国学的认识相当贫乏。“平时关注得不多,我不了解国学所包含的内容,四大名著我倒是都看过,但唐诗宋词就没有耐心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研究生毛艺萍说。

“我对国学有排斥心理,觉得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不是很实用。”张伟坤坦言,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都比较功利,像计算机技能这些马上就能用的就很多人学,可是花时间学习国学,顶多是陶冶情操,“太奢侈了”。

学古代文学的常毅是对国学感兴趣的少数大学生之一。常毅无奈地说,身边的同学,如果不是学文学专业的一般都不会对国学感兴趣,他们觉得看现代的东西比较有趣。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找到好工作,提高自身竞争力,都只看《细节决定成败》这类“实用”的书。

复兴国学应该复兴什么

大学生对国学的“冷漠”似乎给当前的“国学热”泼了一点冷水。那么,复兴国学,到底应该复兴什么?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国赋说,“复兴国学一要复兴国学的精神,复兴中华民族的美德;二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过去我们曾经过分重视向西方学习,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丢弃得太多、太快,我们不能成为‘数典忘祖’的一代。”

“提倡复兴国学不是盲目地复古,而是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程国赋说,国学与现代文明并不冲突。虽然国学中也有一些需要摒弃的成分,比如,忠君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对女子要求“三从四德”的意识,等等。然而,国学的主体内容却与现代文明是一致的,例如,孔子的仁爱精神、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精神、屈原的爱国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胸怀,这些都是现代文明所应提倡的。 (《羊城晚报》8.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