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寨:从人定胜天到和谐共存

2005-09-1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上世纪60年代,大寨人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村庄刨出700多亩“海绵田”,创造出亩产千斤的纪录,成为当时人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的典范。

67岁的赵素文回忆说,那时村里人不管刮风下雨都起早贪黑地干,自己因此患上了关节炎,“不过辛苦换来了温饱的日子”。全国农村掀起了长达10多年的学大寨热潮,海内外

上千万人来参观。

如今,大寨成为中国68万个践行“和谐发展”理念的村庄中的一颗明星。大寨的梯田部分已退耕还林,另一部分也不种粮,而是被果树及松、柏等景观树种所覆盖,1900多亩荒山被辟为森林公园。大寨500多村民中已没有单一从事种植、养殖的“纯农户”。去年全村总产值过亿元,人均年收入约5000元,农业收入仅占1%。

大寨的转变经历了艰难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曾靠“集体力量”创造奇迹的大寨人难以接受不再“吃大锅饭”的事实,但眼看着曾到大寨取经的贫乡穷镇摇身一变成为“亿元村”,大寨人开始觉醒。90年代初,全村140来户人家的代表结伴前往华西村等富裕村考察。

58岁的大寨村党总支书记、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说,凭大寨的自然条件,单靠种粮是不可能致富的,尊重自然规律、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才有出路。大寨人建起了衬衣厂、饮料厂等十几家企业,近几年又开始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大寨”牌的酒、核桃露等现已远销全国各地。(《新华每日电讯》9.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