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哈佛真相

2005-09-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进入哈佛可能很难,但是没有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如同草包一样毕业却很容易。”哈佛2000级美国历史和文学专业的罗斯・陶索特,毕业后撰写了《特权阶级:哈佛大学的精英教育》一书,毫无掩饰地道出了自己在哈佛的经历。

每个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哈佛的学生都要经历大概一周的“选课期”。学生们忙碌地穿行于

各个讲堂,听大概20多分钟的课,然后转到别的课堂去继续听。这个时候校园内仿佛充盈着对学术的渴望,对知识潜能的追求。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听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至少理论上如此,然后为自己整个学期订下完美的计划。其实这个道理和逛超市没有什么区别,难怪哈佛人都称之为“购物期”。

哈佛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聪明的家伙,同时也都爱耍小聪明,与勤奋工作比起来他们更愿意聪明地工作。我的大部分同学都尽量避免繁琐的学术研究,用最少的努力取得最高的分数。课程变成了求职简历的填充料,教室成了学生获得分数的地方,以方便他们走入下一个人生驿站。

学生有偷懒的高招,我记得曾经发生在哈佛的一件趣事。我大三刚开学时,去哈佛厅101房间听了政治学院哈维德教授讲授的《现代政治哲学史》,那次是他的第一节课,也正是整个校园的学术热情沸腾得起泡的时候,不仅所有的座位都满着,而且连教学楼走廊里都塞满了人,有的同学甚至坐在窗台上,架势如同美国总统出场。

“在我上课之前,我有一个简短的声明,是关于这门课程的给分规则,”他慢慢地开场,但是切中要害,“靠低分来维持课堂上座率实在毫无意义。因此我决定在这个学期给你们每人两个分数。第一个是你的真实分数―――功课平庸就得C,良好就得B,优秀就得A,这个分数除了你和我没有人知道。第二个分数就是‘讽刺分数’,说白了就是骗人的分数。这个分数将在学期末由电脑打印出来并且张榜公布,大家放心,每个人都至少是哈佛的平均分B 。比B 更优秀的人,名单将上报教务主任办公室,而且会在你们的成绩单上注明。这样,你们就不必每堂课都跟在我后面让我心烦意乱了。”

这些年,哈佛的学生没有变聪明,但学分越来越高。举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问题吧。我在大学时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美国西部,1780 1930”。教授拿出两篇关于“物质历史”的理论和实践的杂志文章,要求我们去哈佛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博物馆―――碧波地博物馆搞科研。教授指定了6个标本,每两个组成一对,其中一个是由印第安人制造,另一个由欧洲人制造。我们要比较某对标本中两个物体的不同,撰写10页的报告。但是除了教授给的物质历史的文章和关于北美印第安人珠宝和装饰的教科书,我们没有任何其他材料。

我选择了“达科他人战争俱乐部和美国人佩戴的左轮手枪”为论文题材。当我站在博物馆里面疯狂抄笔记的时候,我觉得论文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怎么能在完全不了解这些兵器的来源或是对上面的字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凑足10页纸呢?

两个星期后,我坐在课桌前,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这篇论文简直太容易写了,尽管缺少资料,但是正因如此,什么都不知道意味着我写什么都行。我根本不用读什么书,了解任何历史或是学习任何东西也可以凑出来。

于是,一篇言词混乱的文章出笼了。我的教授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就给了我一个A。

大多数时候,除了挣够我的学分外,其他时间我和同学一起为了进入美国的上流社会而努力。如今,大学生活已离我远去,回首往事,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新京报》9.25储信艳编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