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明清京城有大象

2005-10-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明清两代,北京有专门饲养由缅甸进贡大象的象房,象房地点在距宣武门不远的西城墙内。据史料记载,这里前后历明清两代,共有养象史389年。解放前,象房的残垣尚存,具体地点还能辨认,而现如今仅空留象来街这个古老地名了。

皇帝在祭祀、朝会、出巡时,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尊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銮舆、

幡伞鼓乐、官兵马队等组成的庞大仪仗,其正名叫卤簿。象房里的大象就是卤薄中最重要的“成员”,地位十分显著,每当皇帝去天坛祭祀或朝会,都必有大象参加。因为大象体大粗壮,威严稳重,其性情温顺易于驯化,我国从唐宋时代或更早,就已将大象排在皇帝仪仗的首位,用以象征皇权稳固,天下太平。大象身上还要驮一宝瓶;宝瓶装着五谷之类吉祥之物,寓意吉庆有余。

大象经过训练之后,根据其灵敏程度,安排其在大朝会、常朝会的站位。常朝时,一般午门前站六只大象,天安门金水桥前站两只。钟鸣鞭响,百官入毕,众像以鼻相交而立,无一人敢越而进矣。

每逢六月初伏,象房的官兵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濠沟中让象洗澡,京城百姓会争先恐后,一睹为快,有一句《都门杂咏》这样写道:“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 (《中国电视报》10.1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