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林毅夫:最富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

2005-11-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他曾经是台湾国民党军队的上尉连长,但他却两次选择祖国大陆为自己的事业归宿,现在他已跻身中国当代最知名的经济学家行列。

林毅夫第一次选择回大陆是1979年,那年他27岁,担任台湾金门马山哨所的上尉连长。年轻时的林毅夫因为品学兼优,是台湾国民党军界的明星式人物,但

他却冒着生命危险从驻地游泳横渡台湾海峡来到了祖国大陆。他的这一举动在台湾引起了巨大震动,也让很多人颇为费解。

可林毅夫说 “大陆当时有10亿人,台湾只有两千万人。以前孙中山国父曾经讲过,一个年轻人,如果你有千万人的能力,那你的心就应该为千万人服务,如果你有亿万人的能力的话,你就应该为亿万人服务。中华民族的复兴肯定是要亿万人的复兴,而且我认为亿万人的复兴对这两千万人的复兴或是兴盛,也会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所以,我到大陆来,能够为亿万人服务,也同时为台湾的两千万人服务。”

那么,他是怎样形成中华民族的未来、希望应该在大陆这边的判断?

林毅夫回忆说 当时我在金门,看着大陆的山水,每天就望着那些山,那真的有江山如此多娇的感觉。像一个呼唤、像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呼唤那样的,尤其是早晨的时候,隔着一层层雾,隔着这样一个短短的海峡,那真是一幅图画。

林毅夫第二次选择回祖国大陆,是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以后。

1979年,刚刚到祖国大陆的林毅夫进入北大学习。正好赶上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舒尔茨来到北大演讲。校方安排英语底子比较好的林毅夫给他作翻译。这个机缘让林毅夫从此踏上了经济学研究的命定之路。

1982年,林毅夫在北大硕士毕业后,应舒尔茨的邀请来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农业经济学博士。4年后,他成为同届学生中第一位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他的毕业论文《中国的农业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教授誉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到美国学习,对于林毅夫来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1979年,当他离开台湾来到祖国大陆的时候,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留在了台湾。当林毅夫到达美国后,他们一家人才有机会团聚。那时,他们已有四年时间没见面。

林毅夫在美国时,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向他发出了邀请,所以林毅夫写信说“我想回来”,大部分人口头上表示欢迎,可是不认为他真的会回来,那时在社会科学方面拿到博士学位的还没有人回来。但他还是回来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用林毅夫的话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总有责任,总觉得知识分子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1987年回国之后,林毅夫将他的全部热情和才智投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1994年,他和几位海归派经济学家一起,创建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特区青年报》11.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