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兵团夹击胰岛素”始末

2005-11-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今年是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40周年。在这项研究中,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1960年前后的“大兵团作战”让这项研究走了一段不小的弯路。

人工合成胰岛素课题于1958年12月底正式启动。刚开始时,由课题的首倡者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教研室合作研究。经过一年探索,

到1959年底时,他们已获得拆、合天然胰岛素等几项重要的成果。

就在这时,“反右倾”运动迎面扑了过来,它给胰岛素合成工作带来了一种富有时代特点的科研方式――“大兵团作战”。

1959年底,在新调来的系党总支书记的领导下,北大化学系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展开了猛烈批判,批判他们信心不足、固步自封、按部就班、有名利思想、走白专道路、奉行“爬行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本位主义,在科学研究方面搞神秘论,把科研工作进行得“沉沉闷闷”、“冷冷清清”。

批判结果之一是胰岛素合成工作的领导班子被彻底改组:原来的领导人中,研究组组长张滂被开除出胰岛素合成队伍;留下来的有机教研室主任邢其毅,也因为“对合成胰岛素不积极”而不再对这项工作具备发言权。改由1958年才毕业留校的一位青年教师负责业务工作;1960年4月,又有十多位同学提前3个月毕业,作为“会战组”党支部委员加入了领导班子;新来的系党总支书记直接领导他们。在这些缺乏科研经验的新班子的指挥下,北大化学系及少量生物系“革命师生”共约300人“参加了这场科研大战”,一大批“连氨基酸符号还不认识”的青年教员和三、四、五年级学生成了胰岛素研究的“主力军”。他们“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不懂就学,遇到困难就学毛主席著作”。

在这些人看来,合成多肽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把两段多肽倒到一起,就叫合成了一个新的多肽――也没问是否发生了反应,具体产物是什么东西。”邢其毅等“老”科学家和原来那些比较“右”的青年教师当然不太认同那些做法,但他们不敢说,只能根据组长、小组长等人的指示做自己的工作。于是,北京大学的进展奇快,“仅用两个星期就完成了4、7、5、5四个肽段”;再花两个星期,到1960年2月17日,就“用两种方法同时合成了胰岛素A链上的12肽”;随后,于“4月22日合成了A链”。

1960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生物系参加胰岛素工作的学生没有正常的暑假,直到10月份他们还在继续工作。终于又合成了三批人工合成A链,自己测试有活力,于是把它们送到生化所。但到那儿之后,它们又失活了!10月下旬,生化所决定派杜雨苍和张友尚过去“学习”。果然不出所料,北京大学所用的测试方法是不规范的!谁也不知道他们“合成”的究竟是什么,惟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不是胰岛素A链!60万元的巨额经费已经用尽,结果又如此不如人意,而且人员伤病还相当严重,其中,有3个学生被严重烧伤;有60多个学生得了肺结核。工作当然无法进行下去了。连总结都没做,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大兵团作战就这样鸣金收兵。

与此同时,中科院、复旦大学也开始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大兵团作战”。而结果也与北大没什么两样。

“大兵团夹击胰岛素”遇挫之后,国家也已进入调整时期。在国家科委的撮合下,1963年底,北京大学化学系和中科院有机所、生化所又开始重新合作。他们大部分都为早期的参与者,工作方式也恢复到了以前冷清、缓慢而脚踏实地的状态。又经过两年时间,到1965年9月17日,他们终于完成了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南方周末》11.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