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文化钟情“十三”

2005-12-1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十三”在西方国家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但在老北京人的文化生活中从来没有给“十三”打上晦气、倒霉的烙印。

在北京的古建筑中,塔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无论是密檐式佛塔(如天宁寺塔、八大处灵光寺塔)还是覆钵式佛塔(如北海永安寺白塔)十三层是塔的最高级数,所有的佛塔绝没有“六”层和“八”

层之说。

十三陵是北京著名的景观,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人们并没有因为它是“十三”座陵,而敬而远之。北京的国子监是古代最高的学府,里面的“十三经碑林”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公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共189块,64万字,为古人治学的经典“文本”。

京剧是北京人最喜爱的表演艺术。近代形成了著名的十三大流派:谭(富英)派、杨(小楼)派、盖(叫天)派、高(庆奎)派、言(菊朋)派、余(叔岩)派、梅(兰芳)派、麒(周信芳)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尚(小云)派、马(连良)派、裘(盛戎)派等,至今依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而表演形式又有十三板式、十三辙、十三咳、十三调之分。

由此看来,“十三”与被现代人视为吉利数字的“六”和“八”相比,毫不逊色。可以说,自古以来老北京人对“十三”是情有独钟。 (《中国社会报》12.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