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首博的亮眼之处

2005-12-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2月16日,坐落于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的首都博物馆新馆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很多人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

老北京风俗展

一个展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蛐蛐罐,有养蛐蛐用的,也有斗蛐蛐用的。岳春生老人幸福地回忆着:“它们让我想起小时候怎么去中山公园、去天坛逮蛐蛐,让我

感到很亲切。”

新首博中陈列的北京传统玩具更是琳琅满目。许许多多老北京在这里回忆起了小时候常不离手的“玩艺儿”――铁环、空竹、七巧板、九连环等。

坐在戏楼听京剧

新馆有个仿照阳平会馆复原的戏楼,用来展示馆藏的京剧文物。戏楼的进门拐角处放着一个可供点播戏曲的触摸屏。学生郑欣和她的母亲正在触摸屏前流连忘返。她兴奋地说:“这里面什么角色都有,生旦净末丑,喜欢哪个就可以点哪个,每个角色里还有备选剧目,点击喜爱的剧目就可以视听了。”

“四合院宅门”展

“门第有别”是许多老北京都懂的一句话。在新馆的“四合院宅门”展区里,不少大学生正在研究眼前的几个宅门。北京老宅门的形制和装饰,昭示的是建筑的等级,折射着礼制制度,象征着建筑物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没想到就这么一个门,还有这么多讲究。”一个来自湖南的大学生说,“它们让我更深切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门第’观念。”

自己动手印年画

在新首博的地下一层,“文博活动区”和“动手教室”两处场所,每天都会进行互动活动。文博活动区正在举办《岁月・年画・我》的动手活动。参与者在专家指导下,亲自动手印制年画:套色、装裱、盖章、装框,全程体验白纸变成年画的历程。一个属猴的小朋友在爸爸的帮助下拓了一个猴,高兴地拿在手中摇来摇去。“这样可让油墨干得快一点。”他告诉父母。 (《人民日报・海外版》12.2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