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散文谱系待梳理

2001-02-10 09:32:00 来源:博览群书 李国涛 我有话说

在二十世纪结束以后,梳理一下二十世纪散文的谱系,是很有意义的事。在我看来,这问题是“剪不断,理还乱”。五四以后,新的人物有一股与古代文学“一刀两断”的决心,一切从头来。其实不能如此,文化是斩不断的。这是“剪不断”的一面。但是废文言,用白话,又大大疏远了与传统的关系,加之外国文学的影响,使古今谱系的关系模糊起来。这就是“理还乱”的一面。很少见有人来理一理散文的谱系。据我所知,以前在这方面发表过一些意见的,有曹聚仁先生。他也是在《鲁迅评传》里涉及二周时说的。“绍兴师爷”文风,二周同有,而且是其来有自。曹氏从地域上讲,说二周承继王充《论衡》及明末徐文长、张岱及清代章实斋、李慈铭“刀笔吏的风格”(11页)。后来又说到章太炎文风对鲁迅的影响很大,在章门弟子中,“得其神理的莫如鲁迅”。那是远远地从魏晋文章过来的(317页)。不过,在《鲁迅风》一章结尾,曹氏以周作人为鲁迅风传人,却是以同源而掩盖了殊途。
  
  这一点还是陈平原说得好。陈氏也并不是专谈散文谱系。陈平原先生近年转向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1998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洋洋三十六万字,颇见功力,颇获好评。此书自然主要是研究学术历史。副题是《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也颇具眼光。读过此书,觉得作者毕竟是研究现代文学出身的人,二十年前同钱理群、黄子平一起首先使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并作了很深刻的阐明。因此,这书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论说,多有高见。其中涉及散文谱系的,很可一谈。
  
  我读后觉得新鲜有趣的,有两点。
  
  一是关于现代散文的谱系梳理。据作者的意见,二周对于魏晋文章的重视和欣赏,主要来自其师章太炎的影响,还有刘师培的见解。于是作者为我们写出一个现代散文的谱系。这个谱系,作者说,“很可能是如此描述:章太炎、刘师培——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废名、聂绀弩——金克木、张中行。”他还举出一位梁遇春,作为废名的弟子。作者以为,主要是二周的环节最为重要。“至于周氏的弟子及后续,只是为了便于叙述而‘举例说明’。”但这也就非常有趣。这种谱系梳理,以前较少有人道及。关于张中行,作者尤为重视。张是新时期才以散文名家的老人。张的散文自有其佳处。但是,也常有读者指摘,以为伤于絮叨,时觉死板。其实对周作人的后期文章,也有人作过类似的批评。作者在书的注解里,特别加了一笔说:“在众多后学中,最得周氏文章神韵的,当推张中行。”是耶否耶,很难一语敲定。但是,有相当的说服力。因为张氏的温婉平实,是有点近于知堂的气度。这谱系所提到的人物,金克木先生又于不久前去世,只有张中行先生硕果仅存。在这一代人以后,比如说到了目前,还有人继续这个谱系没有,作者没说。我想该是还有。近来有位止庵先生,常写文章,并多研究知堂。他的文章就有点知堂的意味。至于是否能入此谱系,当俟来日。不知为什么,更得鲁迅风骨的是哪些后学,作者没说,也许因为前此已有人说过不少。但以前学者远从魏晋入手来谈的,也并不多。
  
  二是关于哪些作家继承明末散文笔法。周作人是一直大声疾呼继承晚明小品的人,他的散文一直被认为是从晚明的路子上来的。作者在此书里作了明确的分析。周作人是为了抨击唐宋八家的古文,才选取了与“八家”唱对台戏的晚明小品。当然也因为晚明小品多活气,有朝气。但是周作人自己的文章可不是走明末小品的路子。周作人还有点看不上明末小品的艺术性。我一想,也是。看一看三袁和张岱,何等风流倜傥,灵动多姿。但老实说,不免有周作人不赞成的那种“山人气味”。周氏之文并不如此,而是平实家常得多。他更近于南北朝时《颜氏家训》的路子。如果以明末清初的文章相比附,我觉得他倒是更近于山西的遗民傅山。傅山有《霜红龛集》。这书我读不大懂。不过傅山的书信、杂著、家训,还是比较好读的。单纯的散文,他似乎总比不了江南的张岱。不过,傅山杂著一类作品,现在一般称为随笔的,我倒以为比起同时代大家并不逊色,或者说,自有特色。在后来人的眼里看,也许它的萧散平淡是重要的特色。鲁迅曾说傅山“语极萧散有味”,并抄出他的一节文章附在书账里。周作人可是更加喜爱傅山,谈得也多。他多次说过,他最喜的文章是《颜氏家训》和陶渊明文,他以傅山和他们并列,再加一位日本的芭蕉。《老年》一文谈日本诗人芭蕉的文章之妙,同时又说到,以文风而言,“中国文人想找这样的人殊不易得。”他引傅山一则杂记为例:“老人与少时心情绝不相同,除了读书静坐如何过得日子。极知此是暮气,然随缘随尽,听其自然,若更勉强向世味上浓一番,恐添一层罪过。”我想这文章也同鲁迅所引近似。这种萧散有味该是散文中不易得的一种境界和功夫。“暮气”竟同今天的用语,“向世味上浓一番”的“浓”,简直有点“陌生化”的现代手法了。与傅山相友好的顾炎武早已称傅山之作是“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可见早有古人作如此评语。傅氏《训子侄》中就说“我庾开府萧瑟极矣”。所以我以为,周作人笔调可能更近傅山一路。那么谁学得了晚明小品风格?陈平原先生对这一点说得最有趣。他说林语堂谈“闲适”,办《论语》,本来就“与周氏指点大有关系”。“有趣的是,真正谈得上承继三袁衣钵的,不是周作人,而是林语堂。”我觉得,这个名单还可扩展。梁实秋是不是也从明末散文路子上来?那么朱自清、何其芳,以后又受他们影响的黄裳(他是那么热爱张岱,称之为“绝代的散文家”),是不是呢?
  
  在区分鲁迅与周作人文风上,陈平原比曹聚仁精细。他认为,鲁迅直接从魏晋的嵇康、阮籍而来,多愤怒不平之气。而周作人却从稍后的南北朝《颜氏家训》入手,平静而从容得多。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百年钢厂,又是春好时

[值班总编推荐] 古代柬埔寨的文明交汇图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