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局者与旁观者

2001-12-10 09:32:00 来源:博览群书 止 庵 我有话说

在所有书当中,我最爱读文学史,平时尽量搜求;只有两类除外,一是苏联学者所作,一是当代中国学者所作,当然未必一概不好,只是我不中意就是了。最近买到《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而非苏联人写的,这个区别可就太大了,所以这一部买得,而从前出的那些只能敬谢不敏。这方面还有一部书写得很精彩,即马克·斯洛宁的《苏维埃俄罗斯文学》,作者乃是流亡海外的俄国学者。两本书路数不同,这里不作比较;且来一说《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好处罢。首先,这里介绍了不少我们过去不知道或不大知道的内容,譬如伊万·什梅廖夫、格奥尔基·伊凡诺夫、伊万·叶拉金和法兹尔·伊斯坎德尔,均列有单章;有些我们约略知道的作家,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到其重要性,譬如单列一章的尤里·特尼亚诺夫;同时,有些过去熟知和以为很是重要的作家,地位显然下降了,甚至摈弃不论。其次,诗歌在此书中所占比重很大,这与我们以往对文学史和对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固有印象有所不同,然而也就由此得以更多体会这一方面的成就。第三,这是一部教科书,几乎每一章均有详尽的作品分析,也很能给人以启发,尤其是与我们那些徒发空论而回避(或者说无能为力)具体分析的同类著作比较的话。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在我想说的只有这些;以下都是题外话,但未必就没有意义。此书读至末了一页,译后记中有云:“与原著相比,中文版增补了对阿克梅派重要人物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的专论和高尔基新型现实主义作品《母亲》的艺术分析,对‘二十年代文学概况’一章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进行了某些修改,对涉及社会主义制度和斯大林的某些论述作了删节,并增补了有关‘现实艺术协会’(奥贝利乌)的文学史料,等等。”那么这些增补和删改,究竟出诸原作者之手,还是译者或别的什么人代劳呢。此处语义模糊,却是非同小可;回过头去看原著主编所写《致中国读者》,只字不提此事,不免更添疑虑。细细推究所增补和删改的内容,有些可能是原作者主动所为(如增补曼德尔施塔姆的专论等),有些好像不大可能。
  
  这事到底是谁干的,一时没有答案;我所关心的还在另一方面,即何以要特别针对咱们读者这么做,而且就中若干问题,仅仅关乎文学,与其他了无牵涉。我一向感觉,我们的学者对于苏联时期俄罗斯文学,视野与观念原本得之于彼邦学者,却总是比他们滞后一些。只是感觉而已;没想到这部《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文版”与“原著”的上述差别,给我提供了一个佐证。讲到这儿还可以联系题为《解读不尽的文学》的中译本序,作者(也是本书的校者)谈及此书作为教科书“不尽如人意之处”时,很多意见不无道理,但是所举第一条却与上述增补和删改颇有相通之处:“例如不同时期文学的阐述,详略有些失衡。下半时期所谓社会停滞的年代,本土文学原是相当活跃的,建树颇多,却未得到充分的反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卓有成就的作者未能入围。”我觉得这里所谓“未得到充分的反映”,正对应着在俄罗斯文学史家的心中和笔下,某些作者和作品的地位已经降低;所谓“未能入围”,则对应着某些作者和作品已经遭到摈弃;而《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如此安排内容,乃是明确宣布,我们尚且恋恋不舍之“建树颇多”者,成就其实相当有限,真正的成就是在别一时期,——所谓“不同时期文学的阐述,详略有些失衡”,只是因为彼此评衡标准有所不同罢了。中译本序说:“尤感不足的是缺乏贯穿全书的一种宏观把握和基本结论。”依我看至少在有关作家的“略”与“舍”上,原著是有着“宏观把握和基本结论”的,不过并非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这样讲不是要抹杀我们学者自己的独特见解,问题恰恰在于这见解并不新颖独特,只是陈旧落后,尚未摆脱从前苏联学者的视野与观念的束缚。我们还生活在阴影里,然而造成阴影的那个东西早就不存在了。究其原因,或许与苏联文学跟中国文学的特殊关系有关。与任何别一时期别一国度的文学跟中国文学的关系不同,五十年代以后一段时间,苏联文学实际上已经构成中国文学的一项重要传统。苏联的文学作品既为我们所模仿,苏联的文学观念亦为我们所照搬,此种影响迄今尚未完全消除。所以我们提到那一时期某些作家和作品,总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也不管是否真的还有文学价值。有关苏联文学,我们好像是“旁观者”,其实倒是“当局者”,所以不能“清”,反而“迷”了。
  
  附带说一句,此书虽经专家通校,仍有失校之处,譬如第二十章提到的Ю·奥廖沙的《忌妒》,就是第六章分析过的同一作者的《羡慕》;第三十五章提到的А·普拉冬诺夫的《基坑》,就是第二十二章分析过的同一作者的《地槽》,且代为提示一下。
  
  《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