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的孙中山

2001-12-10 09:32:00 来源:博览群书 朱伟一 我有话说

中国大地上哪位伟人的故居最多?哪位伟人名下的“楼堂馆所”最多?中山先生的故居最多,中山先生名下的“楼堂馆所”最多。北京有中山公园,广州有中山音乐堂、中山大学。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中山先生所到之处,都有他名下的故居。应该的?先生是伟大的先行者,亲手缔造了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
  
  “五·一”我们去了中山先生的上海故居。那天,我们一家是故居的第一批客人。还有一位参观者,看上去像是外地来的体力劳动者,衣着简朴。讲解员是本地一位中年妇女,讲得非常认真,并不因为我们的平民模样而有半点怠慢。我想,她给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大概也不过如此。
  
  上海的商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很高了。他们虽然也收很高的门票,但讲得很认真。北京的名胜古迹也收门票,也有工作人员,但他们大多并不讲解,而是盯着你,就连讲解员也有这种监督职能,不让你在馆内乱跑,更重要的是不让你顺手牵羊。
  
  中山先生和国母宋庆龄很会找地方,用英文说是很有“taste”(格调)。中山故居在法租界的“思南”路上,是富人住宅区,整条街都是洋楼绿树。这里的房子虽然不能说是“豪宅”,但与西方任何城市的“好”区无异。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在此一住六年。中山先生仙逝之后,宋庆龄在此又住了十多年,直到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在南京定都后,国母仍然是在租界内不肯出来。这除了说明蒋介石统治的黑暗外,也许还说明了些什么。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回到上海后另找房子,但新宅在法租界内。可见,国母似乎真有点法国情结。
  
  鲁迅先生也住租界内,是虹口的日本租界内。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死后的正式结论),鲁迅先生是革命文学的伟大旗手(也是死后的正式结论)。他们决不会有殖民心态,半点也不会有?他们要住租界是因为租界安全啊。租界里虽是假民主,但假民主也比真独裁要好。
  
  中山先生客厅有把日本战刀。据讲解员说,是日本友人送的,这把刀现在价值连城,因为中山在大总统就职仪式上佩的就是这把刀。这把日本战刀真是让人感概良多。日本以“甲午海战”击败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强国之林。如果有那个国家与我们有血海深仇的话,那就是这个日本。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屈辱都与日本有关。但还有另一面,鲁迅先生就让我们认识了藤野先生和内山完造先生。近代中国的许多革命志士都以日本为起事地点。上海的法租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以后又长期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而日本则是反清“同盟”和国民党的发祥地。更有奇者,蒋介石下野后往日本跑,共产党人郭沫若被通缉后也亡命日本。中日关系一直是很复杂的。
  
  周恩来、郁达夫、蒋百里等一大批中国人都曾在日本负笈。徐志摩的诗句似乎最能道出一种饮血泣泪的心情:
  
  我惭愧我来自古文明的乡国,
  我惭愧我脉管中有古先民的遗血……
  我惭愧——我面对着富士山的清越?
  徐志摩在同一首诗中还说:
  我不敢不祈祷古家邦的重光,
  但同时我愿望——愿东方的朝霞永葆扶桑的优美,优美的扶桑。

  
  徐志摩是悲哀的,看到祖国此去危途,“千里烟波,暮蔼沉沉”。中山先生也是悲哀的,因为他没有看到“北伐”胜利,没有能够再造共和。但先生也是幸运的,他没有看见蒋某人“四·一二”政变,屠杀工农,也没有看见那些以革命名义进行的相互残杀。
  
  中山先生的书屋在二楼,里面几乎全是英文书。中山先生学医出身,但这里没有什么医书,大部分是美国书,多是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据讲解员说,书橱里的书都是原来的。什么人看什么书。看英文书与看线装书的就是不太一样。中山先生就是希望把中国带入世界强国之列。
  
  中山先生虽然喜欢看英文书,但他的中文相当的好,毛笔字也写得非常漂亮。现在有一种误解,以为留学回来的人不懂中国国情,好像他们是假洋鬼子,好像他们是投诚人士或是异己分子,好像他们是“ET”(“外星人“的英文缩写)。可是,中国近代史上留洋的大多中文很好,否则也不可能有留洋的机会。要想出国先得通过中文的考试,否则上不了大学,至少是上不了中学和小学。他们留洋取经正是因为对中国太了解,有切肤之痛。中山先生便是最好的一例。
  
  中山先生书房墙上还有很漂亮的地图,是他自己画的铁路规划图。据说中山先生的一大业余爱好就是画地图。为了避免内战,中山先生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给了他一个铁道部长的职位。而中山先生也就在家专心致志画他的地图。这样看来,中山还真有点像华盛顿、林肯,并不陶醉于权力本身。
  
  中山故居楼后有一座大园子,鸟语花香,也非常的安静。园子四周也是高墙豪宅。中山故居的隔壁是位老军人的宅院,这是工农革命胜利的真实写照。农民的将军能以资产阶级总统为邻这本身就是一场大快人心事的革命,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中山先生只说是“扶助”工农,所以先生的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一种很不彻底的革命。“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我长在南京,熟悉中山路、中山门、中山码头、中山陵。中山陵雄居紫金山半山,地势、气势都高出山侧的明太主朱元璋的陵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山陵墓是世界上仅次于埃及金字塔的陵墓。中山先生是民主的先行者;当你在中山陵拾阶而上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中山先生的伟大,但却没感受到民主。
  
  但我想,这决不是中山先生的本意。据史学家考证,中山先生打猎经过此地,休息时说了句:“此地甚好”。中山先生的信徒们心领神会。中山先生仙逝后,国民党便将先生葬于此。但如此规模是先生所没有想到的,也是他所不愿看到的。何以见得?先生在上海的故居便是见证。这里的中山故居是一栋不算太大的洋房,而且是加拿大华侨捐赠的。南京的中山陵固然雄伟,但用的是国库的钱,百姓的钱。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上海的中山故居,我更喜欢上海的孙中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