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幼共生:解决核心家庭矛盾的探索

2002-05-10 09:32:00 来源:博览群书 罗莉 我有话说

作为一位教授兼精神科医生,作者之所以写这本书,是既想提供“一个提示”或“忠告”给“那些从未思考过老年将是自己人生一部分的人们”来参考,同时又“希望那些为养育子女而苦恼的父母们也能够读一读”,并且更想以本书来“激励生活在老龄化社会中”的“中老年朋友”。很显然,本书作者所关注的对象是当今社会家庭生活中的老人和孩子,为此作者所提出的建议就是“老幼共生”,而且作者还预言说“老幼共生”——“一定会使今后的社会更加丰富多彩”。更令人吃惊的是,作者竟称他的思考和建议性结论是从中国西部“丝绸之路上的老人们”那里学来的。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已是司空见惯,甚至是有人想极力摆脱的老人带孩子的现象,为什么被本书的作者如此津津乐道呢﹖这到底是一种回归,还是一种超前?或许真的具有什么普遍的国际性?所谓核心家庭,也就是一对夫妻及其孩子所构成的小家庭,为什么被本书的作者当作一个矛盾体,而要试图用自己的建议来使人们化解其中的矛盾呢?
  
  作者首先关注的是,产业化、都市化社会生活带来的由“两个人的世界”到“核心家庭”所隐含着的危机,核心家庭存在的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紧张和尴尬,作者以“核心家庭是纠葛的旋涡”的认识而设问——“核心家庭是社会的进步吗?”并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加以说明。按照作者的说法,“核心家庭理论的欠缺”已是“暴露无遗”。
  
  随后,作者为读者陈列了“核心家庭的风景”,一再对核心家庭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书上经常出现和反复讨论的话题——“孩子是如何成长的”。作者在解释“婴儿为什么啼哭”时认为,这是“与不快做斗争的姿态”,并代言说“这个世界是苦的”。作者认为“游戏方法形成性格”,因此为儿童呼吁“保护孩子们的游戏空间”。
  
  对于不老不小的中间层,作者以“被粉饰过的成人的苦恼”为题而给予了特别关注和讨论,除了再次对“把爱封闭在性爱中的核心家庭”提出检讨,还针对“一个惧怕、憎恶老的社会”和“预感老之将至而惧怕的一代人”提出自己的救病良方。
  
  该书中让中国读者感到亲切的部分——“丝绸之路上的老人与孩子”,是作者对中国西部新疆的喀什、和田等地走访、考察那里农村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孩子与老人的关系、高龄老人们的生活时所得到的收获。他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令人怀念的风景,在那里,“孩子融入群体之中”;“他们连呼气、吸气都在笑着”,洋溢在他们脸上的是“灿烂的笑容”,一遇到采访他们都抢着向外人表白“我最喜欢爷爷奶奶”;在那里,老人“位于社会的中心”,老人最“具备教育者的权威”,“老人忌讳发怒”;在那里,百岁维吾尔老人“在果园悠哉睡午觉”成了作者抓拍的有趣镜头,还听到“永葆青春的古稀老人谈育儿”、“美人老奶奶说孙子”;那里给作者的最终印象是“一个从封闭血缘关系走向自由”的平等的氛围。还有比这些内容更吸引人的吗?
  
  作者的本意在于呼吁“老人拯救日本”。读者如果完将其转换成“老人拯救中国”来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和作者一同关注“‘老人’的社会作用”,理性地做一回针对“老的精神分析”,扪心自问“老是空虚吗?”坚信“老人是优秀的”,提醒自己和他人“别在意年龄”、“不要害怕痴呆”,告诉自己和他人“老了再谈一次恋爱吧”,努力促使“高度信息化社会走向老人”和“老人文化鲜花盛开”。作者似乎是想告诉读者:拯救了老人,就拯救了社会。
  
  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作者没有忘记在就所面对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诊断之后开出他的治病药方,这就是其所倡导的“老幼共生”。并且,对“老幼共生的景象”作者也有具体的描绘。是照方抓药,还是只把作者当向导,就全凭读者自己的感觉了。
  
  ?(《老幼共生》,[日]碇浩一著,罗晓虎、孙沈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1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