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部常读常新的经济金融著作

2002-10-10 09:32:00 来源:博览群书 陈支农 我有话说

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一书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金融著作,以此为起点,经济发展理论和货币金融理论两股巨流终于交汇融合起来。该书不仅探讨了经济发展与金融业的密切关系,而且针对发展中国家特定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提出了以“金融深化”战略为核心的崭新的发展理论,从而使该书成为这一理论的经典著作,标志金融发展理论中一个新的时代终于来临。
  
  该书作者爱德华·S·肖曾作为国际发展机构的一员在韩国工作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亲身经历了这一时期韩国的金融改革。1967年受福特基金会的派遣到乌拉圭工作,这使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1973年前他的主要著作有《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与约翰·格利合作)等。1973年,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轰动了经济理论界,并与斯坦福大学另一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的名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起,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经济学中金融理论的代表作,共同构成了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
  
  

一、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

  
  金融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金融深化和抑制分别对经济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在金融深化的经济中,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扩大、期限种类增多;与国民收入或有形物质财富之比逐渐上升;金融资产流量较少依赖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更多地依赖国内储蓄;货币流通速度较慢;金融体系规模扩大、机构增加、职能专业化,有组织的国内金融机构占优势地位;金融价格中的利率较高,利率间的差别缩小;外汇黑市和远期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贴水下降。推行金融深化战略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加私人与政府的储蓄和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助于使来自储蓄的融资代替财政、通货膨胀和外援,也有助于在扩大和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上促进储蓄者和投资者的竞争,优化储蓄的分配与使用,增加就业、收入和分配平等,并使经济稳定增长。这些作用可以称为金融深化的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通过用市场代替官方机构对金融业的干预,实现经济金融的自由发展。相反,金融抑制与此相反,人为地采取低利率政策、金融业内的垄断、高估本国货币、信贷和外汇的硬性配给制、财政税收政策对金融资产的抑制等,压低了国内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从而使金融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产生金融抑制的原因很复杂。有些国家由于迫不得已,有些国家是有意的选择,有些国家是怀疑市场的作用,有些国家是由于殖民地时代经济的后遗症,还有些国家是受到各阶层利益关系的牵制。无论如何,选择金融抑制战略是以错误的理论指导货币政策,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行为。要使经济得到稳定持久的发展,就必须抛弃金融抑制战略,进行金融深化。
  
  
二、对金融深化理论的精辟论述

  
  1、货币、金融和资本积累——财富观——理论适用的条件性。作者在这里分析和批评主流派的货币理论,包括新古典学派的货币财富观和凯恩斯式的货币财富观,指出这些观点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修改,使之更适于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问题。
  
  主流派的货币理论认为:第一,货币是一种社会财富,而不是政府货币当局或私人银行的债务,信用货币的发行和使用都是无成本的。第二,市场是统一的、均衡的、可预见的,各市场没有交易成本,并以统一价格进行交易。生产要素和产品可以无限分割,能使用最有效的技术。在这些条件下,实际货币余额是和物质资本、劳动力并列的一种生产要素,它的增减变化会影响收入的增减。第三,完全货币化经济中,实际存款利率是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控制名义货币增长率可以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实际货币存量等于实际货币需求量。第四,货币市场可以找到均衡的实际货币存量和实际利率,资本市场也可以找到均衡的实际资本存量和实际利率。物质资本形式的“物质储蓄”和货币存量形式的“货币储蓄”共同瓜分总储蓄额,实际货币余额与投资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因此,要鼓励投资,就应减少实际货币余额。第五,对每一种新资产来说,都存在一个新市场,它们各有其最优化标准。
  
  作者认为,这种理论是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极为发达完善、生产要素与产品可以无限分割、各生产者都利用最优生产技术为前提的。但这些条件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如果把这种理论用于发展中国家,就可能产生误解,导致金融抑制。
  
  2、货币、金融和资本积累——债务中介观——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理论。在发展中国家里,缺少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价格,信息流通不畅,投资风险高,收益极不稳定,经济活动中异质性较强,生产要素呈现出极大的不可分割性,金融业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对主流派货币理论进行改造的债务中介论更适合落后经济的状况。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第一,实际货币不是社会财富货币,实际货币增长也不是社会收入增长,货币不是一种生产要素。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减不影响社会收入,货币只是债务中介。储蓄者和投资者是独立的,它们通过金融市场联系起来,作为要素投入品,资金是有成本的。第二,发展中国家的最优货币政策应该是确定名义货币量和它的增长率来决定价格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从而稳定物价变化率,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第三,发展中国家存在深化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的良机。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非货币金融资产不发达,外源融资比较困难,内源融资是比较普遍的集资方式。对生产者来说,要进行实物投资,必先积累一定额的现金。第四,债务中介论不把实际货币作为社会财富,所以,实际货币增长对物质资本没有替代效应。第五,金融组织对金融深化是至关重要的。金融组织的关键在于国家拥有金融企业的程度以及国家管理私人金融企业的方式。金融管理涉及到市场利率、融资的实际要素成本和技术、金融特许权的价值,以及金融机构对各种投资用途作出的选择等。
  
  
三、金融抑制状态下的金融改革与深化

  
  1、金融改革与深化——几项具体的建议。第一,实现货币深化。这就要刺激实际货币需求,确保货币的外生性和低通货膨胀率;放弃利率限制,使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能反映储蓄的稀缺性,从而提高储蓄率,让储蓄得到合理配置。第二,场外非法金融市场的存在尽管有其作用,但总体上是不利的,随着有组织金融体系的不断深化,场外市场必然面临竞争。应该把场外市场融入一体化的资本市场中。第三,在发展中国家中,有些非银行金融中介是融资专业化的反映,但许多是人为的产物。应当消除人为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分割,使金融中介机构同质化。要打破银行业内的垄断,尽可能支持民营金融事业。第四,发展长期金融市场,扩展金融工具的期限,实现金融机构的多样化,最终建立一个好的“华尔街”。第五,特种银行是一种金融抑制的手段,应使之成为一般性银行,加入银行业的竞争。
  
  2、财政政策和金融深化——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应与金融深化同步进行。扭曲的财政政策会减少社会的金融资产,造成金融业内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导致分配不公平,妨碍金融深化。要使金融、财政改革相互配合。一方面要求两者各尽其职,金融不能代为行使财政职能,如靠通货膨胀帮助政府增加收入,或以利率进行补贴;财政也不能干预金融业,如以财政拨款等形式优先投资,进行硬性的资金配置等。另一方面,要改革税制,使财政基础得以深化,并富有弹性,为此要减少财政赤字,消除通货膨胀,简化税种和税收管理成本,不再歧视金融资产的收入。
  
  3、开放经济中的金融深化——外贸改革与金融改革相配套。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国家往往用各种干预手段来消除外汇市场的过度需求。国内金融扭曲与国际贸易是相互影响的。被扭曲的储蓄和外汇价格无法正确反映国际贸易和国内商品的供求关系。对经常项目中贸易流量的干预又进一步导致了金融抑制,使外汇市场出现多种隐含价格,这就会妨碍经济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并不能弥补由国内政策所造成的储蓄缺口。外贸政策改革的核心是汇率自由浮动,外币自由交换,逐步取消进出口的歧视性关税,减少对外资流入的依赖,调低本币币值,最终达到外贸自由化。
  
  
四、理论贡献及启示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在金融发展理论上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其贡献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我们看来,它对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强调了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经济和金融理论中第一次把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对金融部门的忽视,把金融发展摆到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上。
  
  第二,在货币和金融理论方面批判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如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财富观的理论及一些假设,认为这不适合于落后经济。在落后经济中,货币和实物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品。它还批判了一些落后经济中盛行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和结构演变中,通货膨胀是可以避免的,金融体系和实际经济完全可以在物价稳定的环境中同步发展。在政策主张上,它既不同意凯恩斯学派的低利率刺激投资的政策,也不赞同货币学派过分倚重控制货币发行的做法,而是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提高利率,在增加货币需求的同时,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分配,从而使经济稳定、持续增长。除此之外,还提出了财政、外贸政策配套改革的一系列建议,要求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些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剖析了依赖外资和外援的危害性,反对对外资、外援的传统赞美之词,指出外资和外援并无多大益处,反而会削弱本国的经济基础,加剧本国经济的扭曲,带来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其作用远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大。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经济自主发展的主张,认为落后经济只要进行金融改革,则完全可以在本国资金市场上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外债问题也说明这一理论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和合理的一面。
  
  第四,金融深化理论对我们的改革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把金融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业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稳定与否。这已为我们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和取得的成果所证实。其次,对引进外资应有一个清醒的合乎实际的认识。国内金融和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是根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资金,外资和外援当然应该尽力争取,但它只是辅助条件。外资流入能带来一些就业和收入上的好处,但管理和利用不当也会造成国内金融、财政和国际收支方面的扭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金融深化理论的内容较为丰富和复杂,我们对这一理论的认识难免会有欠缺和偏颇。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解决了不少难题,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金融业仍然不够发达,金融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地发挥。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一些特点同肖所分析的金融浅短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加入WTO后的今天,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更显得突出。因此,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所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也有可借鉴之处。改革、开放和发展要求我们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外国的经验和长处,探索本国金融业发展的道路。我们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再次学习来加深对它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收益和启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