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保守:思潮与主义

2002-12-10 09:32:00 来源:博览群书 陈 明 我有话说

在关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思想记忆中,如果说谈到自由主义、新左派的时候,人们还大致能够根据一些相互关联的人名、观点和刊物完成一幅文化拼图的话,那么,在论及所谓保守主义(派)的时候,同样的工作估计会让多数人一头雾水,并越想越糊涂。虽然早在1995年2月就有人在香港的杂志《二十一世纪》上写下这样的文字:一个强大的保守主义思潮正在中国翻卷起来。
  
  以后学研究著称的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根据哈贝马斯由对现代性之态度作出的老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青年保守主义的三分法,也照虎画猫般将国内的所谓保守主义总结为三种。旧保守主义:包括新儒家、纯学术研究的倡导者等;新保守主义:包括政治上的新权威主义、学术上的反西学主义(在赵毅衡看来,最应该对号就座于此的是所谓后学)等;文化保守主义或社会保守主义:以反现代性和反美学为特征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将新儒学划归旧保守主义后,王氏没有也不可能标列出具体门派名号,只能如此虚晃一枪)。
  
  此前,在文章中表达出对“倾向保守性价值的九十年代中国学人”之关注的陈晓明,则以文学评论家的敏锐早早勾勒了他眼中保守主义的发生轨迹或逻辑:“反激进主义,恪守学术化立场,推崇保守派价值,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反省现代性”。——这里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在王氏的保守主义家族寻根问祖并光大门庭。没有提及的例外是自由主义者刘军宁,他在《保守主义》一书中的努力就是要证明保守主义“相当程度上是传统主义加上古典自由主义”,“实质是自由主义”。这里说的应该是在英国美国的情形。
  
  不禁要问,什么不是保守主义?我们刚刚经历的果真是一次保守主义狂欢么?这些虽不能说毫无关联却无疑知识谱系迥然不同政治姿态判然有别的诸种思想呼啦啦被驱赶到保守主义的大屋檐下时所呈现出的对比反差矛盾扞格,实在叫人愕然矫舌。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当然不在这些思想本身,而是保守一词在近代以来被涂抹得越来越浓的贬义色彩,以及使用者在它后面加上主义二字的随意轻率。在我看来,除开少数例外,他们将一种思想指认为保守主义,不过是为了方便地从政治和道德上将其予以否定。
  
  以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身份面对这样一个题目,在进入文化保守主义(——我认为,这应该是保守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和事实上的真实意蕴)的讨论前,先对这里业已述及的所谓保守思潮稍作讨论,应该是使自己的主题得到深化的前提。
  
  自由主义所呼唤的自由民主诸价值,无疑是人们的生活、民族的复兴所必需的,是时代的主旋律。当刘军宁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保守主义既指经验主义的哲学方法也指历史上由伯克所体现的政治主张。这时的保守主义是褒义词;在美国,它指对运转良好的自由民主制度的满意满足心态。由于对理性的作用范围比较谨慎或者说保守,这种保守的自由主义对传统抱有某种程度的敬意。而甘阳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联系在一起并在保守前加上知性一词的时候,则是贬义了。因为他认为大陆“古典倾向”的自由主义者们的主张属于“反民主的自由主义”,即以自由之名否定民主。保守,在命名者这里意味着知性逻辑压倒了人文情怀,对效率的追求压倒了对公平的关注。
  
  新左派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国际资本的谴责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合法性;以对流行于西方学院中的“西马”、“新马”的绍述吸收获得在传媒和知识界的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