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丰碑永存天地间

2010-02-07 18:57:00 来源:博览群书 袁利荣 我有话说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的大著《汉水横冲――武汉城市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于2008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内容为吴官正1983年3月至1986年9月任武汉市市长期间的部分讲话、文章的汇编,下篇内容来自于1988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改革与系统工程》一书。这本书还附录了《人

民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新闻媒体的14篇新闻报道。

这本书的上篇《武汉城市改革初期实践》,记录了吴官正在市长岗位上,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顺应历史,敢为天下先,不断开拓进取,冲破旧体制束缚,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心路历程。也再现了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武汉的“时代风云”:大胆放开蔬菜和副食品价格,探索产销体制改革;敞开三镇大门,让企业经竞争的风雨,见市场的世面;聘请洋厂长,推行现代经营管理;加强对市场监管,制止不正当竞争;率先成立市政府咨询委员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市长亲自接听市长专线电活,“微服私访”,调查服务行业和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并使其改善;彻底清理了当时全国“四大害河”之一的黄孝河,谋求老百姓切身的福利……书名《汉水横冲》取自唐朝大诗人杜牧的七绝《寄牛相公》中的首句“汉水横冲蜀浪分”,十分贴切地体现了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地理特征,而这种“特征”又巧妙地“暗合”了特殊时代的特殊内容。

下篇《城市改革与系统工程》篇幅近22万字,几乎是上篇的两倍。该篇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工程思想为理论依据,结合作者亲历的许多武汉在城市改革初期的鲜活案例,深入分析并详细研究了当代中国的城市改革、发展、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创建了具有巨大认识价值和中国特色的“城市改革与系统工程”学说。它整合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的有关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并加以论证阐发,探索和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城市理论”――即针对城市的改革、发展、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的一系列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策”。这些“对策”在时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具有相当的参照价值。如果遮住作者的名字,单读文本,读者会以为《城市改革与系统工程》是出自于一位学养丰赡且治学严谨的资深教授的手笔。这种印象并不是没有来源的:吴官正在“文革”前,读完清华大学本科后又接着读完了研究生,他确实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读完《汉水横冲》,我感到吴官正是一位读书刻苦、知识渊博、智慧内敛的政治家。

上篇《武汉城市改革初期实践》开篇的《做好利改税工作 促进财政增收》一文,是吴官正于1983年5月21日在武汉市利改税工作会议上的讲活。该讲话针对税收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改革”提出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其次“必须执行统一的政策”,公平赋税;最后,这项事关全局的“改革”必须做到无缝对接,以“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的完成”。

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吴官正于1984年1月14日就城市建设问题专门撰写的一篇文章。该文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统一规划的思路,在当时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

《大胆放开搞活 加快城市改革步伐》是吴官正发表于《红旗》杂志1985年第5期上的一篇文章。该文立意高远,见解独到,提出了加快城市改革步伐,首先要“重视知识,放手起用人才”――因为“发现人才、提拔人才是件根本性的大事”;其次,对武汉来说,要“敞开三镇,彻底开放,发展横向经济联系”――“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不搞保护落后的地方主义,同时要“搞活流通”――这些举措的结果使武汉市场上出现了“放则活、活则多、多则廉”的好局面;最后要“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进行配套改革”――因为“企业是城市的细胞,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活水源头”。

《加强信访工作 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是吴官正于1985年8月3日在武汉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该讲话透彻阐述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乃至治安形势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必须足够重视,专职信访干部必须“勤政爱民”、“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社会矛盾进入了多发期,基层党委和政府要“主动做好工作,不把矛盾上交”――做好信访工作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一定要“使信访工作能更加有效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加快农业发展》是吴官正于1985年9月17日在武汉市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该讲话冷静地指出“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理顺经济关系,使农村富裕起来,使农民丰衣足食”;“有了粮食,有了蔬菜,我们就睡得着觉”;要“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我们各行各业、各个部门不要在农民身上打主意”;同时“要节约土地,要爱惜土地”――因为“吃的东西是土地里面长出来的,土地是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咀嚼品味这些讲话、文章,我认为,它们要言不烦,篇幅紧凑,几乎没有在“官样文章”中常见的套话、空话乃至废话,且鼓槌总能敲在鼓心上。

书后附录部分的一些文章也很有意义。发表于1983年3月30日《长江日报》上的《来自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是吴官正于武汉市第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后的答记者问。对于当选市长后的打算,当时44岁的吴官正谈了掷地有声、彪炳史册的三点:“第一,我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我的知识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生活上决不搞特殊化。我可以向大家表示,当市长后,房子不搬,上班骑车走路没问题,我准备搬到办公室里睡,让大家晚上在办公室里可以找到我。第二,要在干中学,学中干。……第三,要想大事,干实事。……干实事就是不讲大话,不讲空话,要说到做到,办事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这三点“表态”可以看作是吴官正的“从政”宣言,此“宣言”也成了吴官正此后人生的主旋律。“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吴官正在武汉市市长的任上只干了三年半的时间,但吴官正调离武汉后,三镇有许多干部群众都很怀念他。2002年11月15日上午11时,当央视新闻节目报道吴官正在中共十六大一次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时,三镇的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且都喜形于色――他们为“老市长”能进入国家的最高决策层次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2006年11月的一天,我打车回家。当车开到黄孝河路时,五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对我说,这条路原是“臭飘十里”的黄孝河,现在黄孝河在黄孝河路下面,是暗渠。当得知操外地口音的我家就在路附近时,家也在这条路边的他动情地说:是老市长吴官正决策并指挥数十万军民历经两年才根治了黄孝河啊!治理黄孝河是那个时代武汉市最大的德政工程!

文字和书是人的次生物。文字和书如果能够不朽,那一定是因为在文字和书后面的人是“真金”。《汉水横冲》出版后,2008年11月18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一部生动的城市改革教科书》的书评,指出该书“有着恒久的思想启迪意义”――此评既切中肯綮又高屋建瓴。吴官正在武汉市市长任上的作为与付出早已在三镇人民的心中矗立了一座丰碑――丰碑永存天地间,而《汉水横冲》这部大书无疑为这座丰碑提供了更多文字上的记录与面向无尽时空的映照。

读完《汉水横冲》、轻轻放下的时候,我将头举向了夜空――繁星满天。恍惚间,我仿佛看到繁星在天幕上拼写出这样一行文字:“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单位:武汉市文史馆

(本文编辑 王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