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前苏联”及其他

1998-04-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前苏联”。对这个新词汇看多了,用多了,也就习惯了;但看得更多,用得更多,却又不习惯了:前苏联,得“前”到什么时侯去啊?这词汇的结构方式和用法,适当么?

“前苏联”,在汉语中合理的解释之一是“前一阶段的苏联”。中国古代的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就是前汉后汉,前晋后晋的意思;如果不因迁都,就会直截了当叫作前汉后汉和前晋后晋。没有东汉(后汉)就没有西汉(前汉),只有“汉朝”或“汉代”;没有西晋(前晋)也就没有东晋(后晋),只有“晋朝”或“晋代”。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互为依存。中国古代的前凉、前赵、前秦、前燕等朝代,无一不是与后凉、后赵、后秦、后燕相对而言的。因此,有“前苏联”,就该有“后苏联”或“现苏联”,然而没有;没有“后苏联”或“现苏联”,从逻辑上讲就也不该有“前苏联”,但是却有。

“前苏联”也可以解释为“原来叫作苏联”。那么,现在叫作什么呢?叫作“独联体”?不对,原来那个“苏联”与现在这个“独联体”是两码事,疆域不同,政体各异,既不是同一政权在不同国名下的延续,也不是同一国名下不同政权的更迭;总之,没有“前”与“后”的关系,因此也就不该有“前”与“后”的名号,更不该只有“前”而没有“后”。

“前苏联”也可以解释成“原来(曾经)存在过的苏联”即“原苏联”。然而“原来(曾经)存在过的”事物太多了,中国历史上从战国秦汉到唐宋元明清的国家和朝代,无一不是如此,都加上“前”或“原”,行得通吗?

1917年十月革命产生的政权叫“苏俄”(苏维埃俄国),当时那么叫,现在仍那么叫。1922年成立“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1922年到1991年,苏联存在了69年;在苏联存在期间,乃至苏联不存在了,也从来没人将其前身称为“前苏俄”;因为苏俄就是苏俄,使用这个词汇时就知道它存在于1917至1922年。既然如此,为什么使用“前苏联”这个称谓呢?即使没有“前”字,人们也知道这个国家只是从前存在过,存在于1922至1991年,现在已经没有了。苏联解体后一段时期内称“前苏联”尚可理解;但这么久了,还在称“前苏联”,而且不仅公开报刊上这么做,种种内刊上尤其这么做,就有点问题了。

不知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高放发表在1997年8月7日《中华读书报》上的文章《为什么要封存五十年后发表?———罗曼·罗兰著〈莫斯科日记〉解密》解决了这个问题。全文约5千字,几十处提到“苏联”,从早期苏联谈到解体前的苏联,但一处也没有使用“前苏联”这种提法。而读者在看到所有这些“苏联”时,谁也不会傻到认为这是今天仍然存在的一个国家;而细察所有这些“苏联”时都会有明白、顺畅之感,相反,如果换作“前苏联”,顿时会觉得别扭和不通。

(湖南省作家协会 张扬)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9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指导,陕西省委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联合主办的“合规经营 诚信纳税——看税收走基层”主题网评活动在陕西西安启动。【详细】

      在未来发展中,通过激发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潜能,扩大市场准入空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规则标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完善营商环境与监管制度体系建设等举措,服务贸易将有效赋能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坚实基础。【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