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规范“钱钟书”

1999-08-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钱钟书先生的名字怎么写?这本来不成为一个问题,然而“钱钟书”这三个字现在却被人写得很混乱。

《中华读书报》今年7月14日所刊《〈围城〉之后》一文说:“近日……购得《围城》续本《围城之后》……仔细看原著者,原来是‘钱钟书’,非‘钱钅重书’也。”作者的意思:《围城之后》是某一位叫“钱钟书”的人冒充“钱钅重书”写的,而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位大学者“钱钅重书”。

辽海出版社出版的《一寸千思——忆钱锺书先生》一书,封面书名中“钱锺书”及“忆”都是繁体字。书中正文,凡提到钱钟书时,又都作“钱钅重书”。

还很有一些出版物,也将钱钟书之“钟”写成“钅重”。

这种混乱,大略由下面原因造成——

一、自造简体字:金童(响器、计时器)、锺(感情集中、姓)的简体均为“钟”,有人将繁体字金童作“钅重”,只简化了半边(钅),是不规范的。这样,钱钟书就成了令人莫名其妙的“钱钅重书”了。

二、滥用繁体字:《一寸千思……》一书,既然是当今出版的,正文又都是简化体字,似无必要在书名上用繁体字。或许是为了表示“雅”和“严肃”?江苏文艺出版社的《钱钟书传》,书名没用繁体字,照样雅,也很严肃。当然,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写在人生边上》,因为是翻印旧版,书名和正文都用繁体字,那是另一回事。

总之,钱钟书就是钱钟书或钱锺书,而绝不会是什么“钱钅重书”,连“钱钟书”也不规范。一个字不能由简繁两部分组成;一个词或一篇文章,也不能简体字繁体字混用。钱钟书这么个大名人,我们热爱和研究他,首先要写对他的大名。(法制日报社特刊部 王乾荣)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