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小说何以会在二十世纪和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还能在中国俘虏那么多人?
承一位学者的好意,给我增长点见识,寄来了一份“金庸小说北京国际研讨会邀请函”。一读,果然大开眼界,使我懂得《庄子·知北游》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曰:‘在屎溺。’”一语亦即俗说“屎里觅道”的真谛——人间也真有屎里觅道的奇事。
邀请函开头说缘起,说“1998年,就在美国科罗拉多和台湾海峡两岸分别举行过三次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近日香港一银行界大腕,“邀约学界共同提名金庸角逐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故由北京某大学和香港作家联会共同发起这次讨论会,云云。
接着是规定研讨的主题,包括金庸小说的思想研究、艺术研究、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的研究。当然,这里头学问大得很,近年来已由畅销书拜物教的学者教授们带头研究了一些,可能已有的研究成果要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助威尚未达标,还得请中外学者多多炮制。“会议期间负担与会人士食宿费;不收会务费”,即免费招待,中外人士,曷兴乎来!
其实,前面开会缘起里所宣扬的什么科罗拉多大学开过会,有人说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话,金庸先生在去年《文汇报》上答王朔的那通装腔作势的信里早已自炫过,当然是佯作若不经意地透露的。那也并不难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深仁厚泽,不但国内,凡有华人聚居处必有关帝庙,香火旺盛。宣扬旧意识的武侠小说也国内外一起走红。外国一些对中国学问未入门或半入门的学者以为如此风靡于华人间的武侠小说,必能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的代表,于是奉为奇货。倘是李约瑟、费正清这样真正通晓中国文化的学者,是绝不干这样的傻事的。
金庸先生办报自然是里手,办报不消说是为了文化,同时也要赚钱;既要赚钱,就要报纸畅销,因此,对什么可以畅销是有研究的。一物能畅销,就成大款,既成大款,同时也就成了大腕。就这点说,金庸先生是值得钦佩的杰出人物。可是为了畅销而选上武侠小说,虽然名利兼获,却可惜也漏了底。
不必再找别的根据,只是光写武侠小说这一件事,就显示了其人之识见、情趣、学养的基本性格,光凭写写武侠小说一事,人们就不必再用别的衡器,手一掂就掂出其人的分量来了。倘能因武侠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也是中国之福,因为以此标准,中国的男人脑后拖条辫子,女人三寸金莲,将来都有机会获什么奖了,岂不猗欤休哉!
金庸的小说是应该讨论的,但不是作屎里觅道的苍蝇生涯,而应该讨论:这样的小说何以会在二十世纪和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还能在中国俘虏那么多人?为什么还有人鼓吹?这种现象该让人得出点什么教训?
倘不是讨论这些,那么,今天的高等学府,今天的学术精英,定将被后世骂为昏虫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