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所说的老萨,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IT的教授保罗·萨缪尔森。他的大名在中国经济学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读萨氏的《经济学》是六、七年前的事了,当时中国发展出版社推出他的《经济学》(第12版)中译本,由高鸿业教授主译。此前在图书馆也见过由高教授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该书老版本(第几版记不清了),没怎么仔细看。第12版是认真阅读过了的,因为是自己花钱买的,而且也是当时国内最流行的经济学名著之一。仅从其前言中就知道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是新古典理论集大成者,是一本小型的西方经济学百科全书。读来确实获益匪浅。当国内还在争论我国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时,萨缪尔森已经用他那智慧的脑袋向我们灌输供求关系、效用、垄断与竞争、消费者剩余等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概念了。因此我对这套书呵护备至,珍藏至今。
萨缪尔森里程碑的碑基尚未立稳,国内市场先后杀出两本经济学译著,声言要取代他的地位。先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此书一出,围绕它的研讨会及其衍生品几乎形成了一个产业。作者来头就不小,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好像还是克林顿政府的什么经济顾问,他本人也来过北京签名售书,至今这个大胡子老头的灯箱片还在北京海淀某书店内。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当时就有人认为可能取代萨氏《经济学》,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且确实也长销不衰。据推出该书的出版社介绍,以《经济学》的翻译为代表的“经济科学译丛”已成为该社的品牌书。该书的编委会阵容豪华,几乎囊括了国内知名经济学家。而且主译者大多是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中青年经济学家。单从书的版式表格、装帧设计、印刷用纸等方面看,堪称精品,上市后一版再版,屡上国内书店销售排行榜。也有知名教授认为该书是“中文世界迄今为止最好的入门读物,代表着西方经济学的新思潮,而这一新思潮在西方世界正在或者已经取代了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牌的理论体系”。
今年夏天,北京图书市场又出现一个少壮派老美的经济学著作———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据各种书评及介绍说,这本书是美国赖登出版社以140万美元的高价征求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出版后颇为畅销,中文版即将推出,媒体书评好评如潮。本人好几次想一睹为快,当时书店都说货没到。买来拜读后觉得此书通俗易懂,而且作者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对经济学的阐述出神入化,读来毫无晦涩之感。对照原作,发现从版式、内容编排上极大地保持了原作的风貌,实属难得。该书的封面上也赫然写着“……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令人鼓舞的经济学教科书,英国《经济学家》撰文认为该书将取代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而成为天下第一”。
可有意思的是,老萨的《经济学》(16版)影印版及中译本也推出来了,好像是三家出版社推出的,被誉为“金版”的《经济学》(第16版)是这本名著历次版本中改动最大、最富有新意的一版,全书削减了四分之一的内容。增加了有关信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医疗保健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配套促销的POP,《经济学》(16版)直接抨击“替代说”,认为各种自称可以替代萨氏《经济学》都是炒作行为,截止目前没有谁可以替代他的地位。一上市即成为市场热点。从而形成三足鼎立或多足鼎立的局面。若套用一句经济学的术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寡头垄断”局面,可终究谁也没代替谁。